历史传说富阳春江南岸,大源的东南,有
历史传说富阳春江南岸,大源的东南,有
觃口的盛氏家祠和李氏家祠,历经风风雨雨,见证着觃口的变迁和光辉
觃口传说
“月下花前什么时候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本文正是从这脍炙人口的诗篇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开始说起。
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觃口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造纸之乡。据史料记载,公元年,南唐后主李煜为抵抗北宋赵匡胤的进攻,同时又感觉到无力抵抗北宋,故遣散家财,派出使者出使钱塘吴越,试图联合吴越共同对抗北宋。使者为李煜侄子绍度公李绍度。
李绍度带领家人和随从一百多人,从金陵(今南京)动身转辗抵达钱塘(今杭州),吴越王为求自保不敢得罪北宋,对南唐使者也不敢怠慢,只草草安顿便想打发李绍度回南唐。李绍度深知统一之必将不可挡,在经得李煜同意后决心留在吴越。吴越王得知其想法后便封其为富春郡主,并赐封富春江(钱塘江上游的称谓)支流大源江逆江而上不能行船处至溪流发源地为其封地(即后人所称的大源山里,据现在考证封地为宫前村以里至大源江各支流发源地。)。
因而李绍度带领家人和随从一百多人乘船动身,因当日钱塘江大潮,大源江能行船的最上游已是宫前村附近,送行的吴越国监督官下船立碑,划定封地。李郡主带领家人和随从又沿溪步行进山十多里,来到1处山间盆地,此时人困马乏,看见溪边有一大石,故下马休整,将马栓在吊马山脚下的吊马石上(今觃口村吊马山脚,大石头犹在,这也是吊马山称谓的来历,吊马石因修百亩番灌溉水渠而破坏)见这里两溪相汇,群山围绕,不远处的闷头山和猪弯山恰如一头肥猪闷头饮水,派人过去探访,山脚下果有清泉喷涌(此也闷头山猪弯山由来),李郡主环顾四周见这里山川富饶,物产丰富,翠竹郁郁葱葱,水源取之不尽,便在这里安顿下来,取名见川,意为看的见山川的地方。定居下来的李邵度虚心好学,很快掌握了当地的元书纸抄纸技艺,在继承当地传统造纸技艺的基础上构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如制浆技艺中的人尿发酵法、“皮镬烧制法”,抄制技艺中的荡帘打浪法、烘纸技艺中的“别笼烘干法”等,均是李氏元书纸生产的绝艺,为其他竹纸产区所无。
公元年,北宋克服南唐又灭了吴越,见川归入大宋版图,为富春郡见川亭(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一级),得益于北宋开明的政治,李邵度被委任为见川亭长。随着北宋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风盛行对纸张的需求大增,以造纸闻名的见川在北宋经济社会中的地位突显.
宋真宗在位期间(-),不惑之年得子,却因1曲《猊猫换太子传奇》导致太子流落民间,从此开始了长达6年之久的寻子生涯。6年后的一天,宋真宗以视察江南造纸业为名寻访太子到富春大地,并驾幸见川亭,在见川亭长邵度公的陪同下视察元书纸的生产作坊,当途经纸槽取水的古井旁,见一个六七岁的儿童相貌非凡,帝王相十足,神似宋真宗,此儿童见皇帝龙辇也不畏惧,此时天空变亮,万木吐春,宋真宗上前细细观察,见儿童胸前挂着曾亲手送予李娘娘的玉佩,宋真惊呼:“此吾真儿也。”在旁的邵度公这才吐出当年冒着被追杀的风险,收养了总管太监陈林托人带来的皇太子。在阔别6年以后,宋真宗终究找到了流落民间的儿子,立即册封为太子,即后来的宋仁宗。历史剧《狸猫换太子》的历史情节即源于此。耄耋之年的邵度公因抚养皇太子有功,被封为富春郡主,因宋真宗见皇太子在一口古井旁,遂改“见川”为“见子口”。春去秋来,第二年农历九月十八,真宗驾崩仁宗即位,仁宗下的第一道诏书就是钦定见子口产元书纸为贡品,并免见子口三年赋税。从此见子口元书纸名望大增,因减免赋税村民也有资金用于改进造纸技术,“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说的是写完10件富阳元书纸才能考上状元。又因北宋一朝重视文人,民间读书人很多,纸的用量很大,元书纸那不同于任何宣纸、毛边纸的特有的纸性及特有的色彩,纤维结构较松,吸墨较强,而且“见子口”元书纸具有“洁白柔韧,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等特点,是书画家和文人墨客非常爱好的。见子口元书纸价格也一路上涨,乡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并将皇上钦定见子口元书纸为贡品的农历九月十八为亭中的纪念日,每逢节日搭台唱戏,喜气洋洋,这1风俗流传了上千年。
大宋王朝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但政治军事却充满了衰亡,“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风气日坏,“靖康之难”中,宋高宗赵构侥幸从敌人虎口逃脱,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后来由于金兵追杀,高宗经扬州南通逃亡海外,经宁波台州命悬于温州1孤岛,金兵北撤后,高宗才经丽水金华一路北上,行至诸暨时得报钱塘渡口仍被少数金兵控制,吓破胆的高宗没勇气与金兵决战,得知可以翻越大黄岭经富春渡口北上时决然决定绕道。高宗经大黄岭到达见子口后,得知先帝仁宗曾生活于此,与其父真宗相会于此,随行天文官建议设太庙祭拜先帝之灵可保大宋江山。高宗采用建议,斋戒3日,设坛祭拜。高宗后经富春江到达杭州,设行在,改钱塘为临安府,成为南宋王朝的首都,才守住了大宋王朝的半壁江山。但是宋高宗因多年的流亡生活屡受惊吓造成不育,回想先帝真宗寻皇太子于“见子口”,自己在多年得流亡中设坛祭拜次数很多,惟有“见子口”祭拜后朝廷才趋于稳定,遂又一次驾幸贡品元书纸生产基地“见子口”,亲授口谕改“见子口”为“觃口”(当时的音yán,第二声,为繁衍人口之意),“觃口”从此得名。因曾叫“见川”,当地百姓也称“觃口”为“觃川”,随着历史的变迁口音的变化,yán的读音也演化成yàn音了。“觃”字在新华字典中唯一的解释也是“觃口”,地名,在浙江省富阳市南。
历史的滚滚车轮还在向前,大宋王朝最后灭亡了,曾为贡品的元书纸因时期变迁几近停产了,关于“觃口”地名来历的传说也渐渐淡忘了,但是永久不变的是觃口人杰地灵的人文环境,新时期繁荣昌盛的“觃口”势必扬名于海内外。
(本文转载自新浪微博)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白癜风什么中药可以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bk/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