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很有名的徐老师花7年时间死磕一件
“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富阳素有“土纸之乡”的美誉,在我国造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元书纸是富阳竹纸中的精品,历史上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的说法,至今仍受书画家的热捧。
手工造纸有72道工序。富阳本土摄影家徐建华跟拍手工造纸长达7年,拍下两万余张照片,最终让古法造纸的72道工序完整呈现。
▼本土摄影家徐建华
两年时间跑遍富阳造纸点
最终锁定大源镇朱家门村朱中华
徐建华是富阳本土摄影家,作为土生土长的富阳人,他对富阳重要的事情都比较关心。
起初,徐建华对富阳手工造纸了解并不深,他花了两年时间,几乎跑遍了富阳大大小小的造纸点,却没找到“满意”的拍摄对象。
他想寻找并拍摄记录的是真正使用古法72道工序做出来的元书纸,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大源镇朱家门村的朱中华。
朱中华在每年五月初开始就要找人上山砍毛竹,一直要持续到年底才能完成整个造纸流程。“在纸槽里进行手工抄纸的步骤是造纸厂、造纸工坊都有的,但手工纸最主要的就是原材料制作。”徐建华说,逐渐了解朱中华造纸的过程后,就决定跟拍了。
▲削竹
▲浆料
“跟拍手工造纸有什么用”长年累月地跟踪拍摄,徐建华与朱中华慢慢熟识起来,两人也成了朋友。
朱中华家族的手工造纸已经传承了多年,这在朱中华的家谱上有明确记录。徐建华说,朱中华一家是从外地迁入大源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地方造纸所需的毛竹多。
每年5月份小满前5天,朱中华就要召集村里的二十几个老伙计上山砍毛竹,这时候,徐建华也整装出发,开始新一年的跟拍工作。
“他要找懂的人去砍毛竹,而会干这些活的人也已经六七十岁了,人工成本也很高。”徐建华说,他们需要选择适合做竹纸的毛竹,而且要在小满前后完成取材工作。“人力成本高,工序时间又长,也不能大批量生产。”徐建华说,造纸所得的利润只能维持朱中华一家的生计,同村人家的洋房一幢幢建造起来,而朱中华还住着几十年前的老房子。
即便如此,朱中华还一直坚持着用纯手工的方式造纸。
▲翻滩
▲抽样
掘遗漏工序复原全部流程富阳传统手工竹纸可以保存几百年,不会虫蛀、不会氧化。
徐建华刚开始跟拍造纸工序时,计划两年内完成,没想到一跟就是七年。
有些造纸工序是需要根据季节来做的,在徐建华跟拍过程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夏天在皮镬里蒸煮竹料的环节。每年到了皮镬煮料的工序,徐建华就要在凌晨3点从家里出发赶去拍摄。
▲皮镬出料
“这个过程的照片是很少能看到的,完整记录72道工序的照片可能也不会有。”徐建华说,砍竹、断青、抄纸、烘干等工序用图画绘制的有,《天工开物》中也有十多幅造纸工序图,但真正有照片记录下来的就少了。“朱家门村委会的宣传栏里也有十几道工序的漫画图呢。”
去朱家门次数多了,徐建华与村里人也熟悉了起来,偶然间,他听到村里的老人在嘀咕,说其实朱中华还漏了几道制作工序。
“在拍摄的后来几年,我就要求朱中华把漏掉的工序都复原起来,形成完整的72道工序。”徐建华说,虽然漏掉的几道工序不会对竹纸质量造成太大影响,但严格来说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手工造纸。
徐建华一年又一年,坚持让朱中华复原所有工序,也是为“抢救”这濒临失传的造纸文化。
▲抄纸
▲晒纸
中科大手工纸研究所介入
朱中华研发出古籍修复纸
年上半年,在进入第一道造纸工序的时候,徐建华遇到了中国科技大学手工纸研究所所长汤书昆,当时,他正带着中科院的博士生、研究生在富阳普查手工纸。
后来徐建华了解到,去年,文化部把全国非遗项目中的手工纸项目放到了中科大人文学院,时任院长的汤书昆带队在全国各地普查手工纸,后来又成立了手工纸研究所,汤书昆担任所长。
那时,汤书昆一行五人在富阳住了两个多月,对富阳手工造纸进行了一轮地毯式调查,一直在寻找适合研究的对象,最后也锁定了朱中华。
“他们在朱中华那儿采集数据,让造纸从有经验到了有数据的阶段。”徐建华说,造纸的整个过程,中科大一行人也都要跟着,有一个名叫贡斌的造纸专家还跟着朱中华一起做起其中的工序来。
“朱中华也很有想法,他的想法来源于市场。”在博物馆、图书馆里都会有古籍线装书,年份久了之后就会出现损坏,古籍修复用纸是国家一直都在寻找的纸张。朱中华一直想要把古籍修复纸研发出来,前后花了四五年时间,他终于在今年春节造出了这种纸。
早在去年,朱中华就将自己研发的古籍修复纸拿到中科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是除了厚薄没有达到标准,其他指标都达标。“古籍修复纸要求很薄很光,看上去像打了蜡一样,今年朱中华的这种纸终于成功了。”
“富阳竹纸研发基地”挂牌
手工造纸正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去年12月份,中科大手工纸研究所在朱中华的造纸作坊“逸古斋”挂上了“手工纸研究所富阳竹纸研发基地”的牌子,这在全国尚属唯一。
“这对朱中华的触动很大,现在,他已经发动自己的儿子、侄子跟着他学习造纸。”徐建华说,朱中华还把古法造纸的作坊搬到了古建筑里面,这古建筑是朱中华和其他几户人家的老房子,里面放置了多年前的纸槽。“烘干等一些工序都搬到了里面,我打算再去补拍一下。”
徐建华拍摄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在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他选出了张照片,完整反映72道工序全过程。
中科大竹纸研究所对徐建华的照片很感兴趣,去年年底,邀请他在中科大博物馆手工纸展览会上,介绍拍摄过程,这次之后,徐建华就与中科大的专家成了朋友,很多场合都会一起参加活动。
“全国手工造纸要出一本书,其中有个‘浙江卷’,他们邀我担任图片总监。”徐建华说,“今年的世界图书日期间,在浙江省图书馆的邀约下,我选了拍摄手工造纸的部分照片那边展出,朱中华在现场演示了抄纸过程,效果还不错。”
记者许媛娇骆晓飞
编辑夏梦荻
原创文章版权归富阳日报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洽谈请呼叫富报君。
请点大拇指,给富报君来个鼓励↓↓
领导说了
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bk/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