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记忆祠堂民风民俗社会之一
祠堂
富阳民风民俗社会之一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庭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或少数几个姓的大家庭,他们大都建有自己的家庙来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除了用于“崇宗祀祖”之外,各房子孙在办理婚、丧、寿等事宜时,也可以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场所。在封建社会,祠堂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都会在这里被教育和接受处罚,甚至被逐出宗祠,所以,祠堂的存在如同封建社会的道德法庭。民间,祠堂还有一个功用就是作私塾,族人子弟在此读书。现今,各村、各族人均把老年活动室设在祠堂内,因而,祠堂也就成了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
正因为祠堂具有多种功能,所以,祠堂建筑规模较大,质量也好。越有权势、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也往往越精致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木材,构成一座座庄严典雅的祠堂,并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象征。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即祠堂名称),一般由族人或知名人士,书法高手题写,制成金字匾牌高挂于祠堂大厅,厅中柱上贴有对联,厅两边挂有各种各样的匾额。每到节日,祠堂中大红灯笼高高挂,很是富丽堂皇。若是本性、本族出了皇帝或大官,又或者功名人士,他们的祠堂则更是富丽堂皇。
祠堂是宗族的活动场所,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修理。祠堂的建造和修理,对族人来讲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当祠堂建成或翻修一新之后,族人们就会以各种方式进行庆祝。如:建立捐资功德榜、请戏班唱戏、大摆宴祭祀祖先等,热闹非常。
图文源自杭州富阳区档案馆
《富阳民风民俗》作者:朱荣祥
《中国富阳民风民俗》是一本风情浓郁,异彩独具的民俗摄影集,它既是民俗文化的隗宝,又是摄影艺术的奇葩。
民风民俗,简言之,就是民间风俗,就是老百姓世代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人生习尚,因其相延习久,而成为须臾不能离的习惯,旧有民俗即“不成文的习惯法”之说。
——浙大民风民俗专家吕洪年教授语
排版|心陪伴文化
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ly/18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