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上的83岁富阳老人,想找一位恩人你
近日,市民谢女士向本报求助:
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
寻找外公的恩人——
上海知青邵忠林
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在病床上养伤的吴关洪老人
为了能吃饱饭跑去江西,
他遇上了恩人
昨日上午,医院住院部见到了谢女士的外公吴关洪。老人因在家不慎滑倒,颈部、胸部、手肘等处均有挫伤,已住院治疗多日。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还时时挂念着60年前的恩人,常常与家中小辈聊起自己的心愿,说到动情处,眼泪总会忍不住流下来。
与上海知青邵忠林是如何相识的?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老人先交代了一下自己的情况。他说,他是渌渚镇桃花岭人,家中有三个孩子,大姐比他大9岁,大哥比他大6岁。
在他9岁时,父亲过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他也像没有了依靠。“十七八岁了,我还一直在穿哥哥的旧衣服,从来没穿过新衣服。”
年这一年,吴关洪21岁,生活却变得更为艰难。
吃不饱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吴关洪记得走到三四里外的地方修水库,到了半夜才有一碗稀薄的粥喝,可还没走回家,他就感到饿了。“很多时候是挖草、吃糠,春天摘来的一盆花草籽还不够吃一顿。”对饥饿充满恐惧的吴关洪,千方百计想填饱肚子。
有一次,吴关洪听说,附近有几人跑到江西干活,每天可以吃饱饭。尽管路途遥远,但白米饭对当时的他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随即找到知情人,记下了打工地址——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武夷山镇综合林下渠石灰厂,又在地图上查找出行方式。这一切,吴关洪都是悄悄进行,就怕家人不同意。
△如今的江西铅山武夷山镇
打定主意后,吴关洪从渌渚镇桃花岭走到桐庐县七里泷,再乘车到金华,由金华坐火车到江西上饶。至今,他还记得那张火车票的票价是三块七毛四。之后,吴关洪碰到了老乡,老乡把他带到铅山县武夷山镇综合林下渠石灰厂。到了石灰厂,他被安排上山砍柴,每天需要砍三四担柴,完工后可分到一斤半的米。
就是在这里,吴关洪遇到了支援江西建设的上海知青邵忠林。
“这是我从未感受过的温暖”
邵忠林是武夷山镇综合林下渠石灰厂的副厂长,与吴关洪同年。年轻人之间总会有一些共同话题,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一有闲暇时间就会凑在一处聊天。可愉快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吴关洪的身体出现了异样,人变得没有胃口,全身也开始浮肿。这时,厂里有人建议,辞退吴关洪,让他回家看病。
“不能等到回去再看,要看病就在这里看。”邵忠林说。有了这句话,吴关洪才安心一些,他也很怕客死他乡。次日,邵忠林带着人生地不熟的吴医院,陪他检查,帮他办理好入院手续。吴关洪说,医院没有食堂,吃饭也是自己带米来蒸,而他的米都是邵忠林走十几里路送来。“隔一天就要来一次,每次来都会与主治医生打招呼,让医生多照顾我一些。”
经过10天左右的治疗,吴关洪康复出院。回到石灰厂后,邵忠林与厂长陈启照每天都会从自己的口粮中各省下2两米给吴关洪,这样吴关洪每天可以吃上近2斤米。“这是我从未感受过的温暖。”吴关洪觉得他们比父母、兄弟对自己都好。“我估计我的治疗费也是邵忠林付的,当时我身上是没钱的,厂里应该也不可能出这个钱。”
半年后,邵忠林被调往当地的一家酒厂工作,离石灰厂大概二三十里远。其间,邵忠林多次来看望吴关洪,并劝吴关洪也去酒厂工作,给他安排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吴关洪考虑再三,还是没有去,因为厂长陈启照希望他留下帮忙。最后一次见邵忠林是年的七八月份,邵忠林来和他告别。“他说要调到南昌铁路工作,问我要不要去。”没跟去的吴关洪自此失去了对方的消息。
年上半年,离家近两年的吴关洪有些想家,便回到了渌渚镇。这一次,他把自己的地址写给了厂长陈启照,陈启照也给他寄过10元现金与5斤全国粮票,想他再去石灰厂工作。大姐见吴关洪回了家,再不舍得他出远门,吴关洪也就留在了家里。
△吴关洪老人近年生活照
一晃,60年过去了。现在,吴关洪会抹着眼泪说:“20岁出头真是不懂人情世故,邵忠林肯定想我这个人这么没良心,以前对我这么好,连句‘谢谢’也没有,连个消息也没有。”
事实上,老人要找恩人的想法20多年前就有了,只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寻找。前几年,家里人帮他通过寻人节目找过,但一直没等来消息。他也托外孙到武夷山镇当地打听过,也没有任何消息。
线索征集
抱着一丝希望,吴关洪让外孙女联系了本报。他说,就想知道对方过得好不好,身体怎么样,如果可以的话,就见个面,身体不允许的话,哪怕电话联系也可以。
由于吴关洪老人能提供的线索很少,本报想通过社会征集线索。若你有亲戚朋友知道武夷山镇综合林下渠石灰厂或是生活在当地,可拨打电话,或者在后台留言,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将持续跟进,圆老人的心愿。
点亮“在看”
转发扩散给更多人如有线索,请留言告诉我们帮老人圆了心愿!富阳日报记者周晓露通讯员章宇文
编辑胡红吉
请分享给更多人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ly/2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