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富阳这场文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晟通讯员李潇鹏阮伊帅

十年前的6月1日,在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分隔两岸60多年的中国山水经典画作《富春山居图》在台湾旷世合璧,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今年的6月1日,是《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纪念日。由杭州市政府、浙江省台办主办,富阳区政府、杭州市台办承办,富阳区台办、富阳区文联协办的“公望富春·共绘新图”——纪念《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两岸书画摄影展,于当天下午在富阳公望美术馆盛大开幕,为期一个月。

富阳,古称富春,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全境52公里,“两山夹江、江边有城、江中有岛”的自然禀赋,极具辨识度,是杭州大都市“一核九星”最具魅力、最富活力的郊区新城。多年前,黄公望正是醉心于这“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绘就了千古名画《富春山居图》,为富阳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了富阳最大的IP。

此次大展包括五大展览,规模空前,既从摄影写真的视角,再现富阳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瞬间片段,也从书画艺术的角度,诠释了海峡两岸与《富春山居图》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当下,富阳正传承黄公望老先生的意境和笔法,聚焦大都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围绕“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幸福宜居标杆区”建设,全力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我们将以《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为契机,以文化艺术为媒,进一步架起两岸交流合作的桥梁,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心共绘富春山居新画卷。”富阳区区委书记吴玉凤在开幕仪式上表示。

看点一

台湾已故书画名家朱龙庵、高逸鸿、傅狷夫作品回乡后首次联袂展出

五大展览中最为重磅的当属“跨海三杰·梦回故里”——朱龙庵、高逸鸿、傅狷夫书画作品展。三位已故浙籍书画家在海峡两岸赫赫有名,生前是台湾当代书画的名家导师,逝后作品叶落归根,回到故乡浙江。这次展览是三位艺术家作品回到家乡的第一次联袂展出。这些作品的回归,代表着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愿望。

△从左至右:朱龙庵、高逸鸿、傅狷夫

三人的艺术生涯均在西湖边起步,家乡的人文风光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赴台后,他们先后组织“七人画会”“十人书会”“八俦书会”“八朋画会”“壬寅画会”“中国画苑”等台湾现代著名的书画团体,不断举行展览、出版等活动,影响甚大。他们还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积极推广中国传统艺术,并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朱龙庵作品

△高逸鸿作品

△傅狷夫作品

看点二

知名作家、画家刘墉临《富春山居图》特展

祖籍杭州临安、生活工作于美国的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于年出生,曾连续十六年荣膺台湾畅销书作家之首,被誉为当代才子。事实上,写作是他的副业,画画才是本行,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评价他是“丹青鬼才、文章圣手”。

在刘墉心中,《富春山居图》有着非一般的分量。十年前,《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期间,他曾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展厅,细心观赏,心摹手追,后完成《集“无用师卷”“剩山图”与“子明卷”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临作。

年底,带着游子乡愁回到故里杭州的刘墉,向浙江美术馆无偿捐赠他所藏31件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年4月,浙江美术馆举办“书卷江山——刘墉作品展”,他又将刚完成不久的《集“无用师卷”“剩山图”与“子明卷”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长卷捐赠给浙江美术馆。

值此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十周年之际,公望美术馆特举办刘墉临作特展。同时,观众还能欣赏到刘墉写给黄公望的一封信《公望老哥》,分享临摹古画时的趣事与领悟,这无疑是展览的又一大亮点。

看点三

纪念《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摄影展

十年前在台北故宫“山水合璧”开幕式现场,富阳奉上了“诗画·富春”摄影展,给两岸民众留下了《富春山居图》实景地的鲜明印象。

十年后在富春江畔,推出“公望富春·共绘新图”摄影展,纪念《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从光影出发,展示当今富阳的山水风光、历史人文、城乡建设和精神风貌。

△春江朝霞叶盛高/摄

△在河之洲朱啸尘/摄

△砚池流霞王祖庆/摄

△十亿小拍孙阳/摄

这些作品与十年前的摄影作品已然不同。十年间,富阳以《富春山居图》为“源”,发挥优势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摄影展前言写道:“十年过去,山河如初,文脉犹然;十年奋斗,谋篇布局,初展新颜。镜头聚焦,瞬间片段,组成‘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多彩画面。”不同的时空、相同的方式,此次摄影展是对“山水合璧”的最好怀念。

看点四

《两岸半屏山》钢笔画作品展

“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数百年来,这首民谣传唱于海峡两岸,让两岸半屏山的所在地——浙江洞头和台湾高雄结下了不解之缘。

侯传芳、金国斌、吴聘真、叶向荣、吕相国等艺术家组成的创作团队,继完成《八百里瓯江图》之后,于年始,历时一年半余,用独特的钢笔画技法,以瓯江入海口的半屏山为开篇,顺江入海,延绵海峡,直至高雄半屏山,创作了《两岸半屏山》山海长卷,展现了两岸半屏山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的历史渊源。

《两岸半屏山》长卷由12幅高1米、长2米的画卷组成,总长24米,蔚为壮观。

看点五

两岸书画家作品联展

△从左至右:《李方膺句》李毂摩(台湾)、《紫藤》苏峰男(台湾)、《绿水青山》杜高杰(大陆)

在日前举行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根与魂,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此次大展中,来自海峡两岸的老、中、青三代书画艺术家携一百余幅精品力作,共聚公望美术馆,共庆合璧十周年之盛事。

展品有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公望美术馆负责人表示,这是一次两岸书画艺术的交流,更是两岸书画家对“画合梦圆”的美好祝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ly/22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