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建筑吸睛,走别样乡村振兴路
依山傍水人家,文村坐落在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北山区的洞桥镇境内。村居背靠一山,形似毛笔,当地人以文笔峰世代相称。在文笔峰一侧,有一泓终年不会干涸的小泉,形似砚台。据文村沈氏大姓的家谱记载,因村内有笔有砚,故名“文村”,以耕读传家。拥有徐家传说、扬名山“八部天子”故事和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村十景、天井山、洞顶泉、天井生态农庄等特色景观资源和40多幢明清古民居。
文村概况
洞桥镇文村位于国家级4A级景区岩岭湖区域内。得益于村民古朴的家风,40余幢建造于明代、清代、民国三个时期的古民居,保存完好。每个时代的房子形态各异,高低错落,相得益彰。近年来,文村村两委会以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为契机,抢抓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新机遇,从年起以建设实施“杭州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浙江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综合试点工程”为抓手,把全村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新高度。那么文村是如何逐步将自身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呢?今天亮节君就携手各位看官将其中发展奥秘一探究竟!
文村发展
1.加大基础投入
年以来,文村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移民下山、还绿于山”。-年发起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总投资多万元,文村正式走上新乡村建设的道路。-年杭州市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总投资多万元;年3A级景区村庄创建,经过这几年政府扶植力度的不断加深,文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
2.借力名人效应
文村村的声名鹊起,大抵是要归功于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世界“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教授。年起,王澍带着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一趟趟地奔赴文村,一心缔造他理想中的“富春山居”。年浙江省住建厅在文村村启动实施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省级综合试点工程,由王澍教授设计,按照传统村庄“传承、复活、发展”的建设要求,抓传承、重特色,古村落保护和新村建设并重,成功打造“村民宜居宜业、市民宜游宜乐”的生态特色村。完成了22幢浙西新派建筑风格的安置新民居建造和30余幢古民居“修旧复旧”工程。除了供当地居民入住,剩下的都被用作了民宿、咖啡店、活动工坊等,且别出心裁地都以节气命名。至此富阳文村在建筑史上和新乡村建设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3.发展生态旅游
文村始终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充分利用村内自然山水美(天井山、洞顶泉等自然景点)、人文历史美(唐代状元施肩吾故里),鼓励扶持村民创业,积极招商引资、引才,建成天井山农业休闲观光园;打造巨龙赤水坞农业科技观光园养生养老项目;启动老房子民宿项目;成功举办两届山货节山乡大会。
总而言之,文村为何能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秘诀就是新老建筑完美结合以及名人效应的恰当应用,将自身的传统建筑和优质生态资源融合起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将资源就地变现。而且富阳文村在乡村建设规划上,坚持创新和再利用的方式,采取对历史肌理的保护与策略性的拆除,以及合理重建合并,进行大胆创新举措。既盘活了闲置村宅,也为第三产业融入乡村提供了优质空间,其带来的“建筑效益”也为村民带来更多利益,实现其最终有利于人民的终极价值。
智库锦囊
富阳文村借助建筑扬名,靠“颜值吃饭”,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乡村振兴之路,那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名人效应”助推乡村振兴?又应该如何用设计推动乡村振兴?接下来亮节君就浅作分析,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1.如何用“名人”助推乡村振兴
引入名人当然,实地解决全国乡村振兴时,会出现极多无特色文化背景、无优质自然资源的许多贫困乡村,面对这类基数较差、自身资源稀缺的乡村,在挖掘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抓手或者核心竞争力时,我们可以有效依托名人效应,将名人引进来,以名人为噱头,营造村子的核心竞争力,再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地方特色,这是激活名人效应的第一步,但是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让村民赚到钱,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才是最终目标。
利益联结接下来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把本村的发展和名人的开发改造与村民的利益绑在一起,通过成立合作社、农户入股旅游公司、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他们看到开发可以带来客人、还可以带来工作,可以让他们的口袋逐渐鼓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村民长效动能。
2.如何用设计推动乡村振兴
“颜值”吸引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逐步推进,如何用设计进行资源盘活是当代乡村旅游设计应该直面的问题。我们要力求切实解决乡村问题,并非是将城市的“套路”复制到乡村,可以将着力点放在乡村外表形象的建设,以高“颜值”吸引眼球,形成核心竞争力,将人带进来;再以配套产业作为辅助,打造完整的业态结构,激发乡村内生力,将人留下来。
产业植入乡村经济的发展要想薪火不断,单单依靠外表吸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依靠稳定的产业链作为乡村振兴的持续动能,以突出的“颜值”特色为聚焦点,顺势进行产业植入,并逐渐拓宽产业链,带动三产融合与发展,进而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将设计对乡村振兴带来的效益放到最大化。
综上,中国乡村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中国供给、满足中国需求,立足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从总体上看,不同区域人文自然、自身资源优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说中国乡村产业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而无论实现振兴的路径怎样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ly/2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