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富阳这些孩子的小小心愿,请你一起帮
富阳日报一年一度的公益品牌活动
“为贫困儿童圆过年心愿”温暖进行中
今日
10位“圆梦儿童”名单确定
爱心
-
如果你想为这些孩子圆过年心愿,请拨打爱心热线,我们将帮你给孩子们转达问候和礼物;你也可以直接把礼物送至本报民生部(体育馆路号富阳文创大厦富阳日报社室)。
截止时间:1月25日下午5点。
本周日上午,10位“圆梦儿童”将会被统一接到城区,吃个团圆饭。如果你更希望面对面表达爱心,可以在电话中提出申请,届时我们将选择一部分读者参加爱心见面会。
10位“圆梦儿童”
的新年心愿
↓↓↓
陈江婷
(12岁,万市镇中心小学五年级)
新年愿望:辅导作业的学习机
陈江婷以前一直觉得自己会无忧无虑地长大,可6岁时妈妈生的一场大病让生活发生了改变。
陈江婷的妈妈叫陈丹凤,今年34岁,是万市镇田源村人。由于爸爸的入赘,陈江婷随了妈妈的姓,“外公外婆”的称呼变成了“爷爷奶奶”。陈丹凤28岁那年,患上了癌症,花了几万元动了手术。
身体渐渐复原,婚姻却亮了红灯,陈丹凤与丈夫离了婚,女儿归她抚养。随后,陈丹凤到东海石油万市加油站工作,做一休一,每月工资多元。但没想到4年后,癌症又复发了。
陈江婷66岁的爷爷陈根良说:“如果她妈妈不生病,家里日子是可以过的,但现在每个月医药费就要多元。”钱从哪里来?“她62岁的奶奶还在外面打工赚钱,每月三四千元正好给女儿治病。”
前几年,爷爷奶奶都还健朗,过日子没问题。“但今后呢?”爷爷在心里问了无数次,“年她医院化疗,受不了那个苦,也承受不起医药费,就回来了,医生说只有3个月好过”。幸好,后来靠服用中草药稳住了病情。
但爷爷知道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病痛也不少,腰受过伤,背不了重物;脑血管堵塞,经常出现头晕;肾脏又有囊肿未处理。即使这样,爷爷作为家里的主心骨,每天负责接送陈江婷,还要在家照顾90多岁的老母亲。
陈丹凤粗算了一番,生了两场大病,至今已用了20多万元。她说,癌症复发时,东海石油给她捐款了两万多元,离职后,东海石油每年过年还给她元慰问金,“他们还帮我弄好了低保户,能认识他们真是我的运气”。
现在妈妈与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陈江婷用心读书,将来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陈江婷明白家人的期望,不让妈妈操心是她唯一能做的事。
因此,她的新年愿望也是与学习有关,想要一台学习机,平时可以辅导自己做作业,争取来年学习能更上一个台阶。
夏秋英
(12岁,里山镇中心小学六年级)
新年愿望:台灯与课外书
记者补充:她和弟弟都没有保暖内衣
现在还会有学生穿不上新衣服吗?在见到夏秋英前,记者总以为不会有,而夏秋英的外婆却说:“孩子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有一半是表姐十几年前的旧衣服,孩子也知道家里条件有限,从不提要求。”
夏秋英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年以前,她与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成长,放学后爸爸偶尔还会带着她和弟弟到小公园里踢足球。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把这个家庭拖入了深渊。
夏秋英的爸爸夏叶根,今年50岁,原先是个泥水匠。4年前,不小心从电动三轮车上摔下,头部受伤,从此患上癫痫。外婆说去年一年的时间,夏叶根发了5次病,医院住个把月。夏秋英妈妈在富阳一家洗衣店工作,每月工资就一两千元,家里原本就不宽裕,造房子加上现在看病已经欠了十几万元。
虽然爸爸失去了劳动能力,有时连饭碗都拿不稳,但在夏秋英的眼里他还是那个自己最爱的爸爸。“爸爸生病后,记性就不太好,老是想不起水杯放哪里,我放学回来,他常常让我帮他找。”
外婆说,夏秋英特别细心,有一回,爸爸癫痫发作,在倒下的瞬间,站在一旁的夏秋英赶紧用双手去抱他。可小小的双手支撑不起那份重量,她便缓缓将爸爸放下,拿了块毛巾给爸爸的头部垫一下,再喊大人来处理。
听着外婆的讲述,夏秋英的眼泪涌出。她哽咽地说:“我以后要好好读书,长大当个医生,帮助像爸爸一样的病人。”
夏秋英认为,若是不努力读书,也对不起患有腿疾又不远千里来照顾他们姐弟俩的外婆。夏秋英的妈妈是湖南人,家里发生变故后,妈妈要赚钱,无暇照顾两个孩子。“我看着两个小的可怜,就过来照顾他们,在这里也待了4年了。”外婆说,她的膝关节变形,右腿刚刚做了手术,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外婆说两个孩子都很懂事,以前吃饭还挑食,现在就算没有菜,孩子们也不说什么,安安静静把一碗米饭吃完。“特别是弟弟,才二年级,今天中午隔壁大伯给他一个鸡蛋,他开心得不得了。”
夏秋英的新年愿望是一盏台灯,方便晚上在房间里做作业,还想要《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书籍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听她说愿望时,记者的鼻子有点酸,这个寒冬她连保暖内衣都没穿上,如果还有市民愿意给她和弟弟送一套保暖内衣过年,可以根据他们的身高购买:夏秋英厘米,弟弟厘米。
夏渟
(8岁,里山镇中心小学一年级)
新年愿望:学拼音的学习机
年9月,夏渟成了里山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对她来说很不容易。8岁的她是一名听障儿童,妈妈朱观琴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能自力更生。因此,无论生活多苦,妈妈都没放弃过夏渟的语言训练课程。
朱观琴今年51岁,丈夫夏锡荣比她大8岁,10年前他们还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儿子,但儿子长到16岁时,诊断出骨癌。那时,家里刚造好新房子还有欠款,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只有两三千元。
为了保住儿子的命,夫妻俩东拼西凑,加上社会捐助,一共花了二三十万元。可两年后,病魔还是夺走了儿子的生命。直至今日,儿子依然是朱观琴心中的痛,不愿多提。
人生路还得往前走,朱观琴想着,要是再有个孩子,日子也许会慢慢好过起来。
两年后,这个家庭有了夏渟。但她出生后不久,朱观琴抱着她到区妇幼保健院检查,接诊医生说小孩的听力测不出来,医院再检查一下。那时候,朱观琴的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怕不幸再次降临。
怕什么,来什么。3个月大的夏渟,患先天性耳聋。“当时除了哭,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里为了儿子看病已经欠了一大笔钱,女儿再要花钱,我们还能问谁去借?”朱观琴说。
幸好,夏渟18个月大时,区残联为她争取到了浙江省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此后,朱观琴就带着夏渟到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语言训练。朱观琴说,那段时间,每天早上五六点从里山家中出发,8点多赶到杭州上两个小时的语训课,然后再赶回家吃中饭。“路上如果夏渟饿了,就给她吃一点自带的糕饼,爸爸一个月才多元,杭州一顿饭就要几十元,我们吃不起。”
好不容易,熬到夏渟能正常上学了,爸爸又出了车祸,左腿没了。朱观琴说,家里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而且丈夫与女儿都离不开她的照顾。“早上5点多起床,给夏渟爸爸穿好衣服,背下楼躺着。再叫夏渟起床,给他们做早餐,然后送夏渟去学校。”家里的生活仅靠朱观琴多元的养老保险与多元的低保补助支撑。
朱观琴现在最怕女儿叫她教作业。“我的拼音忘得差不多了,加上发音不准,教她反而不好。”朱观琴说,夏渟遇到不懂的地方,只能去请教她堂嫂,但堂嫂下班晚,要等到晚上7点多才有空。
坐在朱观琴身边的夏渟一直安静地听着我们对话。她想要一台学习机,以后可以在家听标准的发音,可以让自己以后越说越好。如果市民有其他闲置的学习用品,也可捐赠给她。
何宇昊
(11岁,场口镇小四年级)
新年愿望:电话手表
何宇昊在场口镇中心小学读书,因为妈妈在富阳的服装厂工作,他们一家现在住在清风泰安苑的廉租房里。每天早上5点多何宇昊就起床,坐1个多小时公交车去场口上学。放学后,他转两班公交车回家,傍晚3点15分放学,到家时已经快5点了。何宇昊的爸爸何富斌说:“我只有在刚读书的第一个星期接送过他,之后从一年级到现在,他都是自己坐公交车上下学的。”
何富斌原本在冶炼厂工作,一次意外,在操作时被物料炸伤眼睛,二级视力残疾。一开始何富斌还能靠打零工赚点钱,随着视力越来越差,现在连体力活也干不了了。他说:“我不能工作,负担全在孩子妈妈身上。但妈妈的服装厂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去年只发了几千元。”
何宇昊有一个姐姐,现在读电大。说起女儿,何富斌很心疼:“我女儿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中考分数超过普高分数线近分。但她说要替家里减轻负担,想读职高,读完3年就可以出来工作。我们劝不住她,等到我们知道的时候她已经要去电大报到了。”现在,何宇昊姐姐的成绩在电大里能排到前十。她已经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今年高考想报考宁波大学。
何宇昊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任英语和数学课代表。他的小房间有很多课外书,每天一到家就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会看一会书再睡觉。周末时,写完作业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班主任老师说他在学校里成绩优秀,为人热情。
场口镇小的花样跳绳队很有名,二年级时何宇昊也是其中的一员,但因为家住得太远不得不放弃。何富斌说:“跳绳队经常要训练到晚上8点,没有公交车了,我们又不能去接他,只能让他放弃。”
新年想要什么礼物?何宇昊想了很久还是说不知道。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他觉得自己该有的东西都有了,冬天上学冷,他已经有了帽子围巾和手套,家里的课外书也有不少。记者觉得何宇昊需要一只电话手表,因为他要独自坐公交车上学,学校和家又比较远,一只可以定位也可以打电话的手表可以让他方便跟家人联系。
骆艾军
(8岁,东吴小学二年级)
新年愿望:学英语的学习机
小艾军的家在鹿山街道南山村,是一幢毛坯房,红砖裸露在外。走进房子里,空空荡荡,冷风吹过,寒气逼人。
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小艾军伏在客厅的小方桌上写家庭作业。没有台灯,天花板上电灯也没有开。问妈妈怎么不开灯,妈妈说“这样可以省一点电费”。在记者的要求下,电灯开了,但房间的光线依然微弱。
一家四口人,全靠艾天艳一个人撑着。艾天艳是贵州人,年嫁到富阳。结婚后的第6个年头,丈夫查出肺病,治了4年,最终还是不幸去世。
自此,生活重担都压到了这个弱女子身上。彼时,一对子女还小,女儿10岁,儿子艾军才2岁。
艾天艳命运多舛,年,上班时左手三根手指被机器轧断,落下了残疾。后来,她进入一家福利厂上班,工资每个月1元左右,这点微薄的工资,她要养活两个孩子和70多岁的婆婆以及自己。
在小艾军做作业的屋子里,一个角落里堆着许多天线,艾天艳说,为了补贴家用,她接了个组装天线的手工活。“每次拿根过来,做完有75元收入,差不多3天时间能做好。”
艾天艳说,每天陪儿子把作业全部做完了,就开始做天线,一般做到晚上10点。“儿子很懂事,作业完成得早的话,会帮我一起装天线,分担一点。”
在小艾军奶奶眼里,孙子懂事得让人心疼。奶奶说,孙子以前很爱玩玩具,特别是小汽车,读小学以后,他就把玩具都主动归置到一个地方。他说:“奶奶,我不玩了,我会认真读书的。”
在班主任章老师眼里,小艾军是个懂事、品学兼优的孩子,只是孩子柔弱的身体让老师隐隐担心。妈妈说,孩子体质比较弱,曾经三次莫名发高烧昏倒。有一次在家里和奶奶看电视,坐在小板凳上,突然从凳子上摔下来,奶奶一摸他额头,吓坏了,她穿着拖鞋跑到村口小店,一路哭喊:“救救我孙子,救救我们家军军。”
说起这些,奶奶一脸心疼。她说:“军军是个可怜的孩子,富阳只去过东吴文化公园、儿童公园和新华书店,他特别开心的事就是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看的是《捉妖记》。”
说到新年心愿,小艾军一直沉默着。过了许久才说,想要一台学英语的学习机。平时家里没人能教他,他不想总打扰妈妈工作。
张志坚
(8岁,大青中心小学一年级)
新年愿望:会讲故事的MP4
只有8岁的张志坚生病已经3年多了。在他刚上幼儿园时,就被查出得了严重的疾病。
走进张志坚家时,他正在写作业,字写得很端正。记者问了他几个问题,他抬头看了看我们,没有说话。妈妈张芬霞解释:“3医院治病,治疗过程常常几个小时不能讲话,他就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医院,他跟外界接触比较少,变得很内向。”不过,张志坚在学校的表现跟其他孩子没有差别,班主任说他上课经常举手发言,跟同学相处得也很融洽。
目前,张志坚的病情已经比较稳定,但抵抗力较弱,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怕学校食堂的饭菜里会有腌制、油炸食品,张芬霞每天中午都要去学校给张志坚送饭。每天早上8点40分,张芬霞还要趁着下课时间给张志坚送去煎好的中药。下午3点多把张志坚接回家之后,张芬霞又要忙着准备晚饭和煎晚上喝的中药,可以说一天下来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家里的收入除了低保户的补贴之外,都靠张志坚的爸爸做木工。张芬霞说:“给张志坚看病已经花了几十万元,现在医院。他爸爸身体不太好,赚不了多少钱。我们还有一个女儿在上高中,就算张志坚不生病,负担也很重。”
令张芬霞安慰的是,张志坚很懂事。住院治疗时,其他孩子在检查之前都会哭闹,就连大人也很难忍受检查带来的疼痛,而张志坚每次都会默默地进入检查室,检查完之后疼到全身冒汗也会忍住不哭不喊疼,自己躺回病床上。
因为只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张芬霞原本担心张志坚学习会跟不上,但一个学期下来张志坚几门课的成绩都不错,班里的活动他也会积极参与。有一次,医院检查不得不请假,前一天晚上张志坚难过了很久,他跟张芬霞说:“妈妈,我很喜欢上学,我明天一定要去上学,我不去上学的话,老师给我的星星就会少很多。”张芬霞只能安慰他:“我们把身体养好了,以后就可以安安心心上学了。”
当被问到新年想要什么礼物时,张志坚还是没说话。张芬霞说:“张志坚平时很喜欢看讲故事、学科学的电视节目,我们想要一套故事书,我可以讲给他听。”因为张志坚医院,而妈妈的文化水平也不高,所以记者觉得一只能讲故事、能看动画片的MP4会更适合他,可以陪伴他度过看病的等待时间。如果你家里有闲置的MP4,可以送给张志坚。
章若希
(12岁,常绿中小六年级)
新年愿望:初中用的学习机
就在上个月,章若希获得了富阳区第三届“最美孝心少年”的称号。
5年前,章若希刚上小学时,妈妈章亚娣遭遇了一场严重车祸,花了巨额医疗费用。章亚娣昏迷了3个月,终于醒了过来,但最终大脑受损,生活不能自理。从那以后,章若希在学习之余,还承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爸爸不在家时,她会准备好妈妈的饭菜,细心地给妈妈围上围脖,一口一口喂饭给妈妈吃。章若希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好妈妈,都是我应该做的。很多人夸我懂事,但我觉得我跟其他小孩并没有不一样。”
聊到发生在妈妈身上的变故,一直笑着的章若希偷偷抹起了眼泪:“妈妈以前是个很能干的人,是我们村里的妇女主任,我有时候会觉得命运有点不公平。”放假时,医院做康复治疗,她说自己有些敏感:“和妈妈走在路上,感觉别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我不喜欢这样。”这些感受她从来没有跟爸爸妈妈说过。
章若希成绩很好,在班里是副班长。马上要期末考试了,爸爸给章若希提出了要求:数学和英语争取考分,语文和科学要在90分以上。虽然有点难,但章若希说会努力做到。再过一年,章若希就要上初中了,她悄悄透露,希望能考上永兴中学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她又补充道:“但是我不会去永兴上学,因为学费太贵了,我不想给爸爸增加负担。”
章亚娣出事之后,家里的压力都集中在了爸爸身上,章若希说:“我爸爸以前在富阳工作,为了照顾妈妈,现在到服装厂工作,下午才去上班,但是晚上要9点多才能回家。”章若希还有一个姐姐,在富阳二中读高三,两个星期回家一趟。平时在家没有人辅导章若希的学习。
对于新年愿望,章若希想了会说:“我想要一台学习机,我得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让家里生活更好。”章若希告诉记者她名字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希”是“希望”的意思,她说她是家里的希望。
王兴之
(10岁,新义辅导小学三年级)
新年愿望:电话手表
王兴之的家在银湖街道洪庄村金沙里自然村。在一棵大银杏树下,兴之的妈妈早早地等待记者的到访。兴之家的房子从外面看,不像是低保户,但走进屋内却发现,客厅空旷,满是杂物,角落里堆满各类书籍。兴之的奶奶告诉记者,屋里的物件、书籍都是兴之爸爸在的时候买回来的。
可是,兴之的爸爸不在了。年7月的一个晚上,妈妈接到公安局电话,让他们第二天去一趟江西九江,谁都没想到,到了九江,见到的是兴之爸爸的遗体。“他爸爸被发现在出租屋里去世了,人已经认不出来,经过DNA验证才证实身份。”妈妈不由掉下眼泪。
兴之的妈妈是广西桂林人,与丈夫是在网上认识的,养育了一儿一女,女儿已经上初中。妈妈说,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女儿在新义辅导小学是以全校优秀学生毕业的,现在兴之的成绩也是班里前几名。“嫁过来的头几年,生活过得还不错,他是在外面跑业务的。”妈妈说,后来兴之爸爸的工作发生变故,欠下一大笔债务,就一直在外地赚钱,有5年没回过家,也很少和家里联系。这几年,债务基本快还清了,兴之爸爸人却没了。“肯定是在外面吃不好也睡不好,才会……”兴之妈妈又哽咽了。一旁的兴之乖巧地给妈妈擦眼泪。兴之对爸爸的印象不深,但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爸爸接送的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爸爸,每次想起爸爸的时候,他会偷偷流泪。
现在,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妈妈打零工每月元的收入以及低保户的补助。妈妈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些简单的活,工资很低。“养两个孩子,这些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都要靠孩子姑姑接济。”妈妈说,爷爷奶奶都70多岁了,平常的人情往来都是爷爷奶奶负责,两个老人靠养老金,自己照顾自己,平常还会帮忙照顾兴之姐弟。
妈妈说,兴之比一般的小孩要懂事,在她身体不舒服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兴之就会表现得很乖,也会安慰妈妈。“我常常跟他们说,妈妈什么都给不了你们,想要的东西,只有靠自己努力。”妈妈说,她心疼两个孩子,所以自己心里有再多的苦,也要坚强生活下去。
问兴之现在最需要什么,他沉默了好一会儿,小声地说:“要电话手表。”妈妈每次下班回家都很迟,兴之总是会担心,他想要一只可以跟妈妈保持联系的电话手表。
王欣楠
(11岁,坑西小学四年级)
新年愿望:能与课程内容同步的学习机
欣楠的家在银湖街道沈家坞村里村自然村。在她的监护人一栏里,填的是阿姨钟玲群。
“欣楠的妈妈是我姐姐,在怀欣楠时患上脑癌,孩子一出生,她的眼睛就看不见了,连孩子的面都没见着。”钟玲群说,在欣楠出生两个月后,妈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她爸爸是从外地入赘到家里的,欣楠妈妈过世后,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有管过这个家。
欣楠还有一个上初三的哥哥,现在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爷爷奶奶的养老金。但是,两个孩子生活学习的开支,养老金根本不够用,为了补贴家用,年近70岁两位老人承包了村里一条马路的保洁工作,每人一天能赚33元。欣楠是个懂事的孩子,放学回家,如果爷爷奶奶打工还没回来,她会把晚饭煮好,平常也会帮忙做家务,打扫房屋、洗衣服。
说起这个家,爷爷忍不住抹眼泪。“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什么都给不了他们兄妹,只能靠他们自己争气,把书念好,长大能有出息。”爷爷说,还好兄妹俩都很懂事,哥哥在小学时成绩好,考上了永兴中学,没有去读,欣楠的成绩也很不错,每回考试都是班里前几名。这时,记者注意到,客厅的墙上,贴满了欣楠的奖状。欣楠很喜欢画画,有时还会创作一些画,送给班里的同学,只是,她没有机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去上画画兴趣班。
欣楠的爷爷有严重的腰病,说起这个,爷爷撩起衣服给我们看,后背贴满膏药。爷爷的心脏也不好,有一回干活晕倒了,医院,一年到头中药是不能断的。欣楠虽然话不多,但她会默默地做很多,会给爷爷贴药膏,每天睡觉前给爷爷洗脚,然后让爷爷躺在床上,给他捶背、按摩。
长这么大,欣楠从未向爷爷奶奶讨过东西,每回路过小店,村里的小孩子都在买零食、玩具,欣楠从来没有进去过。除了文具,欣楠似乎什么都不需要。问她缺什么,她说“没啥呀”,欣楠的声音很好听,甜甜的。阿姨说,欣楠现在用的学习机是哥哥那时候用的,课程已经下载不进去了,要坏了,她应该需要一台学习机。毕竟,欣楠在学习上的问题,爷爷奶奶都帮不上忙。
周鑫楠
(13岁,大青小学六年级)
新年愿望:初中完成作业用的电脑
放学时间,大青小学门口有很多家长等着接孩子。在传达室门口,记者见到了周鑫楠,他家就在小学后面,步行大概10多分钟。
一路上,鑫楠的话很少,只是提起爷爷这几天身体不太好,早上医院挂水了。到了鑫楠的家,大门敞开着,他跑进屋里,找爷爷奶奶。房间里黑漆漆的,爷爷在二楼客厅里“听”电视,得知记者来了,他让鑫楠去把奶奶找回来。
鑫楠爷爷的眼睛是看不见的,右眼连眼眶的轮廓都失去了。后来,记者才注意到,爷爷的一双手,只剩下两根手指,15年前,工作时出了事故。爷爷今年68岁,身体总是不舒服。“这几天感冒了,整晚都在叫喊。”鑫楠的奶奶说,他们老两口身体都不好,打零工都吃不消。
奶奶说,鑫楠常常会跟他们说,要考上大学,以后赚很多钱,让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国家的政策。”现在靠爷爷奶奶的养老金,日子还能过下去。“我们的日子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鑫楠一天天长大,我们也不知道能陪他到什么时候。”奶奶不由地红了眼睛,他们不敢去想以后。
鑫楠的爸爸在世时,家里日子还算过得不错。现在住的三层楼房子,是年建造的,新房落成后,鑫楠的爸妈结了婚。“没想到在鑫楠3岁那年,我儿子出了事故,人就没了。”奶奶说,鑫楠的爸爸在上海当过5年兵,还是优秀士兵,荣誉证书都寄到家里。鑫楠对爸爸的印象很模糊,有时候,他会翻着家里唯一的相册发呆,上面有很多爸爸年轻时的照片,还有爸爸抱着小鑫楠的照片。他会偷偷地想,会不会有奇迹,突然有一天,自己的爸爸也会像其他家长一样,出现在校门口,接他放学。
在鑫楠6岁那年,妈妈改嫁了。“他妈妈过年前会来一次,给鑫楠买新衣服。”奶奶说,这些年,他和老伴把鑫楠当成小儿子养,宁可自己苦点,也不让鑫楠受委屈,但鑫楠似乎从未和他们提过要求。奶奶还说,鑫楠不喜欢麻烦别人,放学回家后就很少出门,遇到烦心事也不会跟别人说。
现在,很多学习任务都要在手机上完成,学校有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ny/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