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入党第一人——华林
华林,原名华挺生,年出生于富阳方家井柳溪村。华家世代书香,到他父亲这一辈,已是五代秀才。祖父和父亲都是村里的私塾教师,他5岁读书,接受良好的教育。
年7月,华林就读于富阳县官立小学堂,与富阳籍著名文学家、后成为抗日烈士的郁达夫成了小学校友。年夏,华林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年改名为浙江第一师范,简称“一师”)。是年,辛亥革命爆发。“一师”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新思潮、新文化、新教育的发源地,因培养出了大批革命家和艺术家而闻名于世。除了鲁迅、李叔同、丰子恺等艺术文化界著名人物曾就读或从教于该校外,郁达夫也于年进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前身杭州府中学堂。这样,郁达夫与华林,不仅是小学同学,也算是“一师”校友。只不过郁达夫仅仅读了一年就转入美国长老会办的之江大学预科就读。
郁达夫在日记中一度以不少篇幅记录了他与华林在上海的互访交谈,以及喝酒吃饭、同入澡堂等事。同乡加同学的关系,应该是华、郁交往的一个契机。另外,郁达夫原配夫人孙荃的娘家大青宵井村与华林老家大青柳溪村相隔不远,华林在就读“一师”前曾在宵井村担任过初级小学教员,郁达夫与华林的父母也都相识。华林有个姑母嫁与宵井孙孝贞。孙孝贞,字吉人,世居宵井台门。孙家耕读传家,孙吉人在民国后专事纸业,开有槽厂,并做土纸买卖。因勤俭持家,家境殷实。他热心乡里公益事业,算是受人尊敬的一方乡贤。后华林姑母华夫人病逝,孙吉人续配谢姓夫人,生三女,其中长女孙荃,嫁给了郁达夫,因此郁达夫和华林具有非同一般的情谊。对此,华林在为年编修的《富春惠爱孙氏宗谱》撰写的《吉人公传》一文中有详细记载:“元配华太夫人……先公去世。续配谢太夫人,内治一如姑母,事公老而弥笃。初生三女,长女荃,适本邑郁达夫。”而郁达夫的长兄郁华(曼陀)小时候也常去宵井玩,华夫人待之甚好,常向郁华打听县城中的事。在年编修的《富春惠爱孙氏宗谱》中,郁华也专门撰文《华孺人传》,道:“昔人以勤俭为治家致富之本,乃观于孺人之行事而益信也。华家与宵井孙氏世为姻好,故遗问往来之事不绝。方华幼少时,谐孺人处,辄絮絮问城中近事,每至夜分,饥即煨榾柮为食,然仍手鍼线不缀,其勤俭可知已”。
辛亥革命期间,由于华林恰巧就读于“一师”,因此结识了一批革命家和艺术家,且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华林从“一师”毕业后,到孝丰任小学教员。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经亨颐任“一师”校长期间(年至年),校内民主气氛浓厚,是“五四”前后江南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出了陈望道、刘大白、夏丏尊、李次九、俞秀松、施存统等一批具有进步思想和改革精神的师生。这批师生离开“一师”不久即成为中共早期骨干。年,发生了著名的一师风潮。这一年,华林应时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一师”校长经亨颐的邀请,从孝丰回杭州,在省教育会任干事。一师风潮发生时,华林作为省教育会干事,力挺师生,做了大量工作。
一师风潮过后,部分进步师生如经亨颐、陈望道、夏丏尊、俞秀松、施存统等离开了一师。其中经亨颐在上虞创办了著名的春晖中学。陈望道于年2月至4月,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这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年8月在上海出版,初版册一销而光,9月又印了册。到年5月,该书共印17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影响了当时整个一代革命者。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省上虞市档案馆内珍藏着一本年8月初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此书封面右下角钤有篆体“华林之印”方章一枚,由上虞丰惠中学老师夏云奇捐赠。为其父夏禅臣所传。夏禅臣(春晖中学教师)为华林的“一师”学弟。夏在浙江“一师”有位同乡加同学名叶天底。叶天底于年夏在上海与俞秀松等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决定举行浙东暴动,但未及行动,被敌人探悉,叶天底等被捕,次年2月8日在杭州牺牲。这本初版的《共产党宣言》是由叶天底赠送给夏禅臣的。为什么此书封面盖有“华林之印”方章呢?因为叶天底与华林既是“一师”校友又曾经同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这书,是华林赠与叶天底的。为传播马列主义,叶天底后又转赠给夏禅臣。
上虞档案馆收藏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封面左下角盖有“华林之印”方章
一师风潮后华林也离开省教育会,去了上海。在上海,华林结识了创办《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年6月,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上海共产党组织5位发起人分别是陈独秀、李汉俊、陈公培、俞秀松、施存统,其中俞秀松、施存统两人来自于“一师”。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不久,中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倾向的青年政治团体——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立,书记俞秀松。在俞秀松和叶天底的介绍下,华林于9月加入了团组织,成为中国早期团员之一。
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探索一条新的救国图强之路,一股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经验热潮蔚然兴起。大批政治精英赴苏留学。华林也被选定为第一批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的留学人员。年9月,华林到达伊尔库次克第三国际东方局。不久,华林又被派往赤塔的远东总工会,担任《工人报》编辑。次年3月,华林加入俄国共产党,并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年2月,经罗亦农介绍,华林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莫斯科东方大学,是俄共(布)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政治大学。华林曾在此学习
华林于年8月返回上海,先后被党组织派遣到杭州、宁波工作。年9月,华林接替第一任杭州党支部书记安体诚,任中共杭州独立支部书记。年1月,华林担任中共宁波第一届地委书记。4月,受组织委派,又从宁波赴沪工作。在沪杭甬三地,华林积极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在国共两党党员中开展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展工人运动和反军阀的斗争等等。为杭甬两地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作出很大的贡献。
“四?一二”后,因浙江各地的党组织,尤其是杭州的组织,数次遭到破坏,华林曾到宁波、兰溪等地找党组织无果,便化名王伦石,和妻子一起到东阳横店镇(其妻娘家)开豆腐店三年半时间,以维持生活。抗战爆发后,应原一师老师胡公冕邀请,华辗转在甘肃、陕西一带任职,任胡公冕秘书。年,胡辞职,华林南返,途中因归路断绝(金华失守),在西安应旧友汪维恒(宁波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华林任中共宁波地委书记时,汪任共青团宁波地委书记)之邀,在他的第一军需局(汪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西安军政部第一军需局少将局长)工作。汪维恒是受中共南京谍报机关之命潜伏在国民党军需局,为共产党办事的“特务”,他不仅收集情报,还救助、转移了大批共产党人。抗战胜利后,汪维恒到南京任职。华林也于年12月返回家乡富阳,在县立初中任教员。而郁达夫已于年9月,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
富阳解放前夕,华林与浙东金萧支队取得间接联系。解放初期,华林任富阳各界人民代表、水利委员、城区教委主任等职。他遵照当时富阳县人民政府的要求,着手收集匪特活动情况,并以地方民主人士身份,与郁达夫的二哥郁养吾等民主人士一起,配合县委和公安部门做匪特首领工作,或随部队进山剿匪,最终争取2支土匪武装携长短枪和部分物资向县人民政府投诚。年8月,华林调往上海工作直至退休。年因病去世,终年81岁。
华林是富阳最早加入共产党者,为杭州、宁波两地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虽然他在“四?一二”后与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而离开党的队伍,但应该肯定其历史作用。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sh/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