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展览ldquo问源富春山居寻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pf.39.net/xwdt/170110/5197605.html

?

?3月26日,作为“问源富春山居寻茶”富阳茶文化主题系列活动之一的知茶史“问源富春山居寻茶”富阳茶文化特展在富阳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春建乡茶文化爱好者俞金林的个人收藏为陈展主体,结合富阳茶文化研究相关成果,从富阳茶史、茶萃、茶俗、茶器与茶产业发展历程等多个维度“讲述”富阳茶文化的千年故事。这也是富阳第一次以茶文化为主题策展。

为了让更多人可以观看展览,我们特别推出此次线上观展,让您“云观展”,线上感受富阳茶文化的魅力。

“问源富春山居寻茶”

展览时间

年3月26日—5月23日

展览地点

富阳博物馆(临展厅)

指导单位

杭州市富阳区政协文史委

杭州市富阳区社科联

主办单位

杭州市富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杭州市富阳区春建乡人民政府

杭州市富阳区农业农村局

承办单位

杭州市富阳区博物馆

杭州市富阳区茶文化研究会

问源富春山居寻茶

“烹茶饭疏食,遂喜浮生乐。”富阳人好茶,茶与富阳息息相关。

胜地产名茶。明山秀水和温润的气候为富阳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富阳产茶历史悠久,其甘美广为世人所知。历经三国、唐、宋、明、清直至现代,茶一直是富阳名产之一。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富春江自古是交通要道。南来的商队以富阳为枢纽,将香茗远销京沪海外。茶叶贸易历经千年盛衰复兴。侧耳倾听,千载历史正在珍贵文物之间悠悠回响,

品茶,是生活,是艺术,是文化,也是共通的语言。人们聚在一起品茗,扩张了茶在社会与空间的范围。无论是简约内敛,或是隆重华丽外显,都得用心品,才知茶在无边。

茶香,宁静而可致远;茶事,淡薄而可明志。在时间之汤中蒸腾出的氤氲香气中,依稀可见如过眼云烟般的富春往事,留下名人佳话。如今,茶已全然沁入富阳人的生活,而以春建乡为代表的现代茶文化发祥地更是为这幅富春山居图增添一抹独特亮色。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将馆藏文物及富阳收藏家俞金林先生的百余件珍贵藏品嵌入展陈脉络,带领观众认识富阳茶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兴衰、品饮香茗的方法,感受颇具特色的富阳茶文化。

第一单元

富春江畔一片叶

富阳产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据陆羽《茶经》记载,早在唐代,富阳便以出产茶叶而著称。宋代,富阳就有“西庵茶”闻名天下。明清两代,富阳茶皆被列为“贡茶”。“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理分布和温润的气候让富阳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繁盛的地方文化,使得富阳茶在千年间涌现佳品无数。富春香茶的美名代代相传。

源流

茶叶为富阳特产之大宗,至今已逾二千多年历史。历史长河之中,富阳茶风姿绰约,多为史料所载。

陆羽《茶经》载,富阳已是盛产茶叶的十州五十五县之一。

《中华茶道·历史名茶》载:西庵茶,产于浙江富阳。

洪武元年(年),太祖昭示将富阳“安顶茶”列为贡品。

《富阳县志)·贡赋载:“正统年间,富阳岁进茶二十斤。”

正德年间(-年),浙江按察司佥事韩邦奇曾以不满朝廷任意勒索富阳茶叶、鲜鱼而作《富春谣》被罢官。

《杭州府志》载:“杭州之特产,而良者为富阳茶。”

查慎行《海记》载:“清初各省府县贡茶数量……浙江省富阳县贡茶二十斤。”

康熙《新城县志》载:今茶产月和山者为最佳。又“黄茶,茶之晚采者,所行沈阳、辽东等处,岁必贸迁”。

光绪《富阳县志》载:“物产茶,出高山、荒山而佳,南北各乡均产,而南不及北之多,北不及南之美。

民国

十五年(年)

《浙江之特产》载:“明时富阳茶为进贡之品,声誉最隆……今富阳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

民国十年-十九年间(年至年)

咸康(今春建)生产条红,称“康红”。

二十年(年)

《中国实业志.浙江》载:富阳(不含新登)茶叶面积8.5万亩,总产毛茶市担,占全省毛茶产量的10%,内销市担,外销市担,价值万元(时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

春,富阳、新登开始设置茶叶生产技术指导机构,推广科学种茶技术。

推广“单行条栽培法”,每亩比传统丛栽增加2倍以上,茶叶产量明显增加。

从杭州茶场,安徽祁门、歙县和福建福鼎等地先后引进鸠坑、福鼎白亳、祁门槠叶等茶树良种,是境内改用茶叶良种之始。

受降农机厂试制成“73-55型”揉捻机。列为浙江省定点产品。

全县茶园面积达亩,总产干茶吨。首次跨入全国“年产干茶五万担基地县”行列。

5月,春茶收购季节,富阳第一年试制“浙江龙井”茶40多公斤。

是年,全县实行茶叶生产专业承包责任制。

夏,引进红碎茶制作技术,至翌年共生产外销红碎茶吨。

4月,国家农牧渔业部下拨资金40万元,县财政配套15万元,建办富阳名茶包装厂。

5月,里山安顶茶荣获省一类优质名茶,并命名为“岩顶茗毫”。

新登“月和毛尖”获浙江省优质名茶奖。

是年,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与县农业局共同承担的多茶类组合生产技术,获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星火”集体二等奖。

春建乡下唐村引进茶叶大棚覆盖栽培技术,采摘期提早17~25天,产值提高1.5倍。

“富春茗绿”经省农业厅确认为浙江名茶,并颁发了“浙江省名茶”证书。在“99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评比中,被评为国际名茶金奖。

3月,首届“鹳山龙井茶炒制比武”在里山镇安顶村举行,18个镇乡(街道)33名选手参加,有10位选手被评为十佳炒茶能手。

4月,依据浙江省龙井茶原产地保护管理委员会《关于实龙井茶原产地管理的通知》,富阳市被列为龙井茶钱塘区范围。

5月,“鹤山龙井茶”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荣获金奖。

富阳市被省农业厅授予“茶叶良种推广先进县(市)”称号。

鹳山牌茶叶获省农博会金奖。

3月,市农业与富春街道举办“拔山高峰杯”鹳山龙井茶手工炒制比赛,比赛作品经当场拍卖以每公斤元成交,创鹳山龙井茶价格之最。

是年,茶叶产值首次突破亿元。

4月,富阳安顶山茶文化节开幕。

4月,富阳茶叶机械总厂“春江牌”扁形茶炒制机荣获浙江省第三届龙井茶机械炒制大赛金奖。

5月,由政府主导的富阳市茶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市政协主席胡志坚当选为会长。

富阳市茶文化研究会创刊《茶博士》杂志发行。

4月,富阳市茶文化研究会组织首届以“科学饮茶,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全民饮茶日,千人免费品茶”活动。

5月,在年中国(杭州)名茶评比暨红茶品评活动中,安顶云雾茶被评为杭州市“十大名茶”,茶胡红茶被评为省优产品和杭州市名红茶。

6月,召开富阳市第二届茶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会议,胡志坚同志被推选为第二届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4月,富阳市茶文化研究会编撰的《说茶》一书正式出版。

4月,在富春江畔的茶叶一条街举办茶叶街开市活动。

4-5月,组织“全民饮茶日”系列活动

2月,“安顶云雾”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4月,举办“富春山居”斗茶大会,富阳拔山高国兴

捧得“金茶王奖”,现场公开拍卖,克富春山居原乡龙

井“金茶王”以2.9万元的价格成交。

5月,茶研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王小丁当选为会长。

6月,“安顶云雾茶”和“茶胡红”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富阳区委书记朱党其同志到春建乡调研,提出打造“山川秀美、幸福和谐”的茶艺小镇。

2月,富阳区政府成立了富阳区共抗疫情春茶生产服务工作专班。

4月,举办春建乡首届“春字牌”评茶大会。

5月,在年第二届杭州市名优茶评比活动中,杭州富春江茶厂、富阳甘坎茶叶专业合作社、富阳安朗茶叶专业合作社、富阳拔山高峰茶叶专业合作社、杭州中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家茶企全部荣获杭州市名优茶金奖。

物候

茶叶之所以成为富阳的土特产之大宗,与其自然条件有着密切关联。“高山产茶”,不在于山的海拔,而在于适合的光照、适宜的寒暑气候等生态环境。富阳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大片的山地和丘陵总有一些符合出好茶的自然条件之处。另外,炒制好茶还需要有足够的柴火。炒制一担干毛茶,一般需耗干柴斤,很难想象没有柴火的非山区该如何将鲜茶制作成干茶。

01

气候

富阳气候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区,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光水热资源丰富,易使茶芽细嫩,有利于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增加,从而提升绿茶品质。

02

地形

“八山半水分半田”,富阳丘陵山地居多,部分区域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终日云雾缭绕。湿润气流遇到山坡阻挡,产生地形雨。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03

土壤

富阳境内广布酸性红土。土壤洁净,清洁安全,富含丰富的腐殖质,适宜无公害茶叶生产。

香茗

富阳的茶叶种植按其地域分布分为三大产区:富春江以北的江北茶区,富春江以南的江南茶区及新登、龙羊一带的新登茶区。

江北茶区:

主要包括富春街道、东洲街道、鹿山街道、银湖街道、春建乡、新桐乡。地处富春江以北,北与临安、余杭相连,东北与西湖区接壤。域内以丘陵山区为主,面积最多、产量最大。所产茶叶清香四溢,滋味甘醇爽口,具有明显的山坞茶特点。

江南茶区:

主要包括里山镇、渔山乡、灵桥镇、大源镇、上官乡、常绿镇、场口镇、常安镇、龙门镇、环山乡、湖源乡、春江街道。地处富春江以南,域内群山环绕,形成了许多宜茶小气候。所产茶叶香气、滋味清新爽口,回味悠长,且耐储藏,高山茶特点明显。

新登茶区:

主要包括新登镇、胥口镇、渌渚镇、永昌镇、洞桥镇、万市镇。地处富阳西北部,北靠临安,西南与桐庐相连。域內为丘陵兼具盆地,所产茶叶清香持久,特别区域花香明显,滋味鲜醇,具有明显的山区茶特点。

第二单元

悠悠古道延千载

富阳产名茶,亦因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等因素,成为茶叶贸易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明清时期,是富阳古代茶业经广泛传播与发展后,走向繁荣和鼎盛的重要发展时期。商船沿富春江而下,将来茶叶贩运自杭州中转,继而直达京津甚至远销海外。鸦片战争后,富阳茶业曲折发展。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伪政府的封锁和掠夺,富阳的茶行十不存一,直到解放后才得以恢复。

人物

俞金林先生简介

■俞金林,年生人,富阳春建乡铁坎村人。从小在“茶乡”长大的他,对茶叶有着别样的情感。十多年前,俞金林常与收藏圈的朋友饮茶聊天。在不断的交流中,他开始了解中国茶史,亦逐渐对茶文化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如茶与水的美妙融合,俞金林也在那个时候与茶文化偶然相遇,随后便开启了漫长的茶文化收藏之旅。

随着茶文化藏品的积累,俞金林对茶文化的研究亦不断深入。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智慧坚忍的茶商形象已深深映入他的脑海。在他眼里,这些茶文化物件儿好似都活了过来一样,讲述着各自的故事。

积跬步而致千里。如今,俞金林已然收集了数千件茶文化藏品。这些藏品的年代以清代至民国为主,包涵茶叶包装罐、茶庄广告宣传画、账本印版、信贷保险、信札文书、契约公函、古籍刊物等丰富的品类。它们反映了明清以来的茶叶栽培、生产、运输、贸易、销售等一系列与茶相关的历史文化现象,质量和数量均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图:俞金林

缘起

由于富阳县城位居富春江岸,扼钱江上游之咽喉,为浙东水运直达省垣之要口,富阳城关因此成为闽、皖、赣、浙数省主要集散市场之一。

清代,富阳茶叶贸易逐步发展起来。一些外地茶商到富阳各地收购茶叶,县城产生了一些茶叶收购和加工的茶行,以及批零兼营的茶号。

所收购的茶叶小部分坐地自销,大部分通过富春江的水运条件,远销到上海、杭州、金华、兰溪等地,甚至通过宁波口岸外销出口。

◎图:清茶箱广告印版

◎图:清竹编茶食篮

◎图:清茶壶保温箱

◎图:清茶文化殿试卷一册

盛衰

清代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富阳茶业的曲折发展期。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商品流通方式变化,富阳茶业迅速发展,产量剧增。但此后,由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茶业的崛起和发展,我国茶叶贸易直线下落,富阳茶业亦遭受巨大打击。

◎图:民国“元兴茶庄”瓷壶

◎图:茶盒

◎图:清八仙人物茶食印模

◎图:民国“德大茶庄”广告画

复兴

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的波及以及日伪政府的横征暴敛下,茶园荒芜,茶行茶店被毁遭劫。新中国成立后,富阳茶产业经历了恢复与发展时期。年,全县茶园公顷(1.8万亩)、产干茶吨(1.84万担);年,茶园公顷,干茶吨,产值万元(为境内茶叶面积及产量最多的一年)。至年,全市茶园面积公顷,产茶吨,产值1.34亿元。如今富阳茶产业为富阳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图:民国“抗击日寇”茶叶罐

◎图:民国战时茶商信札

◎图:50年代中国茶叶公司五星铝印版

◎图:50-60-70年代茶叶杂志

◎图:年战时经济报告、

Ma11民国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茶叶部章则

第三单元

且将新火试新茶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从树上采摘下的鲜嫩芽叶,经匠人之手,通过不同的加工手段,便可制成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冲泡品饮方式不同,滋味芬芳各异。茶能解其干渴,亦可丰润内心。饮茶,可为一件雅事。“寒窗对酒听雨雪,夏烹茶卧风月。”千年以来,茶的人文属性为文人雅士所发掘,使之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之道

茶原是一种生长在深山幽谷的佳木灵草,具有野、幽的自然本性。品茶爱茶,自然对幽野的生活有了一种冲上。手捧一杯清茶,变可以沐浴在自然的清光中,享受优雅情趣,在茶的滋味中悠然自得。茶的美是一种淡泊之美,也是茶的精神所在,与今人淡泊志趣互为表里。品茗自觉地追求淡美享受,有美化生活的作用,是一种精神修行。

◎图:茶生活互动区域

◎图:宋黑釉瓷茶盏、元褐釉瓷罐

(富阳博物馆藏)

◎图:民国白釉花口瓜棱瓷壶

(富阳博物馆藏)

◎图:六朝龙柄铜鐎斗

(富阳博物馆藏)

◎图:民国唐云清供图册页

(富阳博物馆藏)

茶之类

我国茶叶品种繁多,按制作工序主要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富阳境内主要出产绿茶,亦有少量红茶。

茶之制

茶叶制作,自唐、宋时代“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这一原始古老制作方法,到元末明初茶农掌握杀青、揉捻、焙烘等技艺。进入现代社会,制茶工艺均有新突破。

第四单元

从来佳茗似佳人

富阳人制茶、贩茶,亦饮茶、乐茶。富春江畔,往来名家与富阳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恩波桥头,动人的传说故事围绕着“茶”徐徐展开,在百十间“茶店”中,于茶客间口口相传。今天,以春建乡“茶艺小镇”为代表的新时代富阳茶文化载体亦方心未艾。富阳的茶文化浸润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细胞,亦将随着城市的发展继续演进。

名人与茶

孙皓以茶代酒

三国时,吴王孙皓每次大宴群臣,座客至少得饮酒七升,虽然不完全喝进嘴里,也都要斟上亮相并说干。有位叫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担心他不胜酒力出洋相,便暗中赐给他茶来代替酒。这件事出现在《吴志?韦曜传》中。

茶为涤烦子

“茶为涤烦子”,这是出生于富阳洞桥镇的唐代诗人施肩吾在《说郛》中咏茶的诗句。写出了茶能涤烦的神奇功效。“子”,古代对人的尊称,如孔子、盂子、庄子等。在施肩吾的心目中,茶的地位是何等的高。

朱元璋与富阳茶

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为推翻元朝统治,曾来富阳等地招揽人才,试图发动起义。后来事情败露,当时受元兵跟踪追捕,落难中逃到了安顶山大西庵,庵中三位道士沏了安顶云雾茶为他解渴。朱元璋觉得此茶香气、味道独特,自此念念不忘。称帝后,朱元璋下旨将安顶云雾茶列为贡品,自此安顶云雾茶年年进贡,代代相传。

郁达夫论茶

郁达夫的故居,位于富阳城中通向富春江的一条南北向小弄里,弄口的右侧,就有一家上下两层颇具规模的茶店。郁达夫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长大和上学读书的。因此,他对周边茶馆及其出入人群知之较多。郁达夫对茶颇有研究,与茶的情结也非同一般。例如他在记述会友时,如果招待的是家乡茶,必会特意补说一句以示珍贵。

茶俗茶事

茶店,是旧时富阳县城中的一大特色。富春江两岸多设码头,供客船停泊之用,于是,富阳城内外的茶店便成了渔民、船民、码头工人的歇脚之处。

晚清富阳县城“东西长,南北隘”、“人家不过三千,商店不过百家”,而大小茶店却有十多家……

“茶店里品道理”,去坐茶店芸芸众生、各怀不同心态。世事纷繁,智者常虑,何以解忧?不妨饮茶化解。

◎图:50年代茶叶揉捻机

◎图:清茶马古道用具-马鞍

◎图:民国竹编茶筐

专题

茶乡春建

这里,有“筠笼带雨摘初残,粟粟生寒鹤顶殷”的杨梅林、“衣沾湿露流滴翠,面抚飞云过轻烟”的茶园。

这里,静中有动,人在景中,每年的高标准自行车赛,穿行于茶园间、林道旁、竹林下,处处是“赏心悦目”的赛段。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位于富阳区西北部的春建乡,是富阳最早引种龙井43茶苗的地方,近万亩茶园犹如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展在山垄地头,蔚为壮观。 

“十三五”期间,春建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坚定“拥抱富春江、拥抱大都市、拥抱新时代”不动摇,坚定“三看四态促转型”不动摇,坚定“三高发展”路径不动摇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描绘出缤纷色彩“茶艺小镇”新画卷,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增添一抹独特亮色。

◎图:留言板

◎图:富阳博物馆网红小茶包

结语

富阳之山,春江之水,养富春之茶。抚今追昔,回顾富春茶事,从曾经的辉煌,经历跌宕,走向今天的繁盛。其发展变化的历史,更是富阳人民生产生活史的真实写照。富阳奇山异水的自然环境,源远流长的富春江文化,令人称羡的富春山居美景,让富阳成为产茶之胜地的同时,更成为品茗之佳所。于春江花月之夜,沙洲绿岛之滨,邀四方之宾朋,饮富春之香茶。胜境品茗,足称韵事。走,吃茶去。

编辑

陈列宣教科

审核

詹静怡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sh/20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