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双村记文村,东梓关村DESIGN

“中国的农村因为设计正在重回大众的视野,而浙江富阳的这两个村庄,你真的应该来看看”

本文将从富阳的两个村子:

文村和东梓关村开始,

再由松阳平田村来探讨旧房改造

最后举例日本神田村,

浅谈如何真正复兴中国农村的内核

前几年,刘德华大哥和志玲姐主演的烂片《富春山居图》,再次刷新了国产烂片的新高度,但令人庆幸的是,却让黄公望的那幅《富春山居图》又重新回到国人的文化认知范畴之内。

浙江富春江山水叠嶂,中国的水墨画会走出那样的意境一点儿都不奇怪,而当年黄公望作画所居住的地方也正是富春江流过的富阳。

去洞桥文村路上经过的一处水景

江南自古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兴盛之地,但经过了几次历史浩劫之后,文化和审美的断层在浙江这块地方也当然无法幸免。

江浙农村的基本面貌

到过无数的农村,看过无数农民住房,中国乡村的审美让我窒息,并且看不到未来。但谁也没想到,浙江的乡村民居正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而谁也没想到,富阳正试图恢复当年杭派民居的辉煌。

本文的主角是富阳的两个农村:文村,东梓关村。

富春江畔的山水誓言:

杭派建筑的崛起

富阳属于杭州的一个区,位于杭州市的西南角,古称富春,富春江则贯流全城。

虽然对富阳的领导班子在公交车上,在全城各处招牌上都印上的“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口号表示不敢苟同,但单单是他们在辖区内的一些乡村改造上所展现的远见,我还是心怀敬意。

去年在富阳的东吴文化公园西边,在面朝富春江水,北靠鹿山的地方,公望美术馆正式竣工开馆,而建筑师也正是洞桥文村的主设计师,王澍。富阳打着复兴富春江山水文化的旗号来发展自己旅游业的野心,可见一斑,当然这无可厚非,而这也并非是贬义词。

公望美术馆

去看文村之前,我们得知了富阳城市里新建的这个美术馆,于是来看一下算是做一个预习,而我也正好赶上了公望美术馆开馆的第一个展览。

看过公望美术馆之后,我们对接下来要去的文村,充满了希望。

美术馆首个展览

看展的氛围也相当不错

在王澍构建新杭派建筑面貌之前,特别怕中国建筑师是否会受到清水混凝土的太多影响,而把浙江乡村建筑都变成为一个个的水泥块,如果是那样真的是太可怕了。

美术馆内部的墙面,用了当地的材料

美术馆的设计周边店氛围渲染的很不错

观念不够?

设计先行!

桥洞文村和场口东梓关村不算太远,两村相聚一个小时车程。前者户人家,后者户人家,虽然大小相差不大,但两村有一个很本质的差别:前者是深山里岙里面的一个小村,后者曾是富春水运的枢纽重镇。

文村项目的设计师是中国美术学院的王澍老师,也是前几年的建筑普利策奖的获得者。东梓关村的设计师是gad建筑设计总监孟凡浩,也曾操刀了很多成功的中式的商业案例。

江浙乡村的审美风格非常混乱

江浙的农村相对来说很富裕,但是先天的审美缺失,文化断层还是导致现在的乡村房屋风格杂乱无章,不忍直视。欧式巴洛克,美式小清新,伊比利亚田园牧歌,地中海风情,东欧城堡风等等等都会出现在我们油菜花田旁边,这样的魔幻现实主义真真实实的普遍存在于这块曾经水墨诗画的江南腹地。

桥洞文村

文村对我来说是惊艳的,在国内的乡村土地上第一次看到了成规模型的设计乡村住宅,这种风格鲜明的“浙派中国新农村”的房子,我曾一度保持了中立甚至担忧的态度,但是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浙江省住建厅联合中国美院建筑学院和杭州市富阳区政府在富阳洞桥镇试点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文村成了试验田。

王澍的文村项目风格沿袭了国美象山校区以及宁波博物馆的风格,干净的立面,“诡异”而似乎很中式审美的开窗,就地取材的砖瓦再利用。

虽然我觉得这种风格的东西并不能完全的代表江浙地区一以贯之的审美或者未来的审美方向,但的确,它们落地了,它们不再是停留在建筑竞赛的酷炫桃花源的效果图了,它们吸引到了大家的目光,它们让中国乡村又重回人们的视野。

以远处的石桥为界,一侧为为改造的老房子,一侧是新住宅

远处的“常态”新房子

村民,大鹅,流水,朝圣的设计学生,岁月静好

“艺居”这两个字,完全暴露了富阳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上的“野心”

梦想丰满了,现实是否骨干,有待时间检验

王澍的建筑,风格强烈但使用性偏弱一直是大家争议的地方。就像国美的大楼,空间幽暗,引导混乱,为了照顾整体外建筑的山水画的感觉和强烈的风格感,严重牺牲了实用性。

就像文村一样,在知乎上可以搜到好多实用性的负面文字。

但,这是授过建筑普利策奖的建筑师做的乡村建设,也许我们应该%的相信普利策。(虽然我一度有过怀疑,西方帝国主义是否是借普利策奖,错误引导中国设计师的设计审美方向,以至于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只是个人的非常阴谋论的幻想,请不要在意)

学建筑的学生蹲在村口的石桥上指点江山

部分沿河面对村口的房子只是做了里面的改造

设计感方面没什么可说的,非常好

部分新房屋中庭的构造

在这里,看到了传说中的用夯土手法做的建筑,是王澍在学院里带着学生研究的基于传统夯土改良的现代手法。具体原理不是很了解,但是就地取材,保暖性能也好,非常的环保和友好。

看似“诡异”的开窗和开门,形成很多有趣的“脸谱”

白墙,花岗岩石砖,加上小型简单的造园,似乎真的很棒

下午5点左右的文村,安静而美好

太阳下山,入夜的文村

场口东梓关村

而在文村不远处的富春江东岸,一群最美回迁房在东梓关村悄然而起。作为曾经富春江水运交通的要道,古村东梓关村一直不温不火的保护着浙派老建筑,经营着江南古镇的旅游生意。

但就在这个春节,设计师孟凡浩团队,将已故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江南粉墙黛瓦的水墨画卷“实体化”,成为了这个春节的“网红村舍”。

滔滔富春江水,这里曾经繁忙异常

曾经的东梓关村一直是主打和其他古村一样的“古镇旅游”,无趣至极

一个出家人从村子主干道走过

相比王澍团队所设计的文村,这边的设计更加的纯粹简单,让人蠢蠢欲动。

相比较学院派的王澍,孟凡浩作为一个拥有十几年商业项目经验的设计师,对项目的实用性,成本等控制也一定更加游刃有余。

而最重要的是,作为商业建筑师,孟的视野也许更加开阔,并知道如何做才能既满足村民的居住需求,又可以最大限度的带动东梓关村的旅游观光。

和正在装修的村民聊天了解到,回迁房只需花元/每平方的建造成本价,具体户型面积在平方到平方不等,由抽签完成分配,每栋的价格为40万左右。

因为是在村子的一块新的用地上新规划一片住宅,所以这个项目的设计风格非常纯粹干净,形式感极强。

简单的构造,对成本的控制非常有效,让村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前来的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的赞不绝口,反映了设计的成功

提取吴冠中的水墨江南图的神韵,将它实体化

在旅游区常设了一个关于回迁房设计项目的展示区域,展示了一下项目的过程。其中了解到,项目团队做了非常多,非常实际的用户调研,让新房子在功能上尽量满足村民的需求。

而在设计风格和形态上,也梳理补充了浙派建筑的脉络,让这批建筑看起来似乎更加合理。

全盘推倒?

也许改良更好

文村和东梓关村一定程度上都是规划新造了一大片房子,但是一大批老建筑都处于危房的状态,没人居住,也没人打理,而政府也处于保护历史建筑的考虑不敢乱动,完全成为了某种观赏的“化石”。

特别是对于东梓关村来说,这里本来就有特别多的古宅,而这里的古建筑是保护的比较好的,可以看到当年的繁华。

断壁残垣和崭新奥迪车的对比,显得非常的和谐,似乎是在罗马古城

一座座新的回迁房拔地而起

业主非常开心跟我详述了得到回迁房的过程,但他亲自操刀的室内设计让我有点担心

乡镇里有一大批上了年纪的木匠,他们技术了得,完全有能力做旧房改造,但遗憾以后没有传承

古宅不应该成为历史的摆设,更应该合理利用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修缮他们,改造他们,复活他们。

就像浙江丽水松阳平田村,一大批建筑师在这里实现了改造农舍的愿望。

丽水的松阳县,境内隐藏着多个格局完整的古村落,这里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

虽然,在旧房基础上改造对于本地村民来说是个非常抵触的事情,但是通过对防潮,保暖,水电线路的改造,让居住的功能得到满足,用设计区educate当地村民,这是一个保留传统文化的最好的办法。

木香草堂,许懋彦,原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农耕博物馆及专家工作室,徐甜甜,哈佛大学优秀建筑师

最早知道这个村子的是因为看了香港大学建筑系主任王维仁老师在《一席》中的演讲,他在平田村主持设计了山家清供和慢点茶室,对我触动非常大。

在最大限度的保留当地农舍的location和tradition的基础上,并也考虑了当地村民的使用习惯,讲城市的社区概念引入到村子,希望用旅游来激活当地的新生命。

平田村四合院,王维仁,香港大学建筑系主任

村民参与项目的重建

而在古宅外墙改造之后,设计师似乎更应该对屋内的室内给出专业的设计建议,不然就会像东梓关村那样出现“魔幻现实主义”的情况。

去的时候,东梓关村的回迁房已经有一家已经装修完毕,并挂起来小彩旗。

物质的极速富裕和审美的缺失,有了这张魔幻现实主义的照片

东梓关村有一家已经装修好的回迁房,而主人似乎非常欢迎游客参观,面对镜头坦然自若。

装修的风格依然是以“古色古香”的大红木作为陈设的主题,彰显家境的殷实。当然审美没有对错之分,但的确有好坏之别,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外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天差地别。

显然,孟团队只是负责设计了房屋的构造和外建筑的设计和规划,让这批回迁房作为吸引旅游观光的目的暴露无遗,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霸气侧漏的镇宅之物,大宝剑

青年力量的反哺:

城市包围农村

在我看来,像文村和东梓关村甚至松阳的平田村那样,仅仅做一些比较表面的形象复兴工程,是可以带来一定程度上旅游人气,并也完成了设计师的梦想。

但是,这些并不能让村民的生活方式朝好的方向发展,也不能强大乡村的内核,该走的年轻人还是会走,留下的永远是一些老弱病残。

孤寡老人没有人陪伴

年轻人在城市拼搏,只有过年过节才可能回来吹吹牛逼

虽然富阳两个村子都做够了表面功夫,但是面对“空心化”的趋势,似乎还是无法挽回。

中国乡土社会的土崩瓦解,已经有不少文字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原因有很多,但是面对城市化的巨大脚步,乡村的吸引力变的的无力而苍白,没有年轻人愿意留在乡村。

城市生活方便便捷,各项设施应有尽有,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乡村恶性循环,越没有越没有吸引力,越没吸引力越没年轻人,越没年轻人越没钱。

设计力量的介入,让古村重回人们的视野,这已经往前迈了一步。发达的互联网,似乎已经可以让乡村做好接纳城市人回来的准备,让乡村不再是单纯的农民所居住的地方,更是城市人愿意来的地方,来工作更是来生活。

举个栗子,之前有看到关于介绍日本的四国德岛县东北山区的神山町村。

这个村也是因为农业凋零,老龄化严重,没有新的产业,年轻人都去往城市闯荡。但是当地政府积极改造,现在面包店、西餐厅、艺术文化中心、科学实验室、IT公司、风投公司、广告工作室、影像制作公司等,纷纷出现在神山町的地图上。

每日新鲜烤的面包店

法餐厅

由农舍改造的soho区域,城市人纷纷跑到劳逸结合

发达的网络,让自由职业者边工作边和家里人呆在一起

通过引进艺术家,让村子在文化内核上更加吸引人

富阳的农村离杭州也就个把小时车程,有非常完善的网络设施,交通便利,对于久呆于城市,又希望尝试新的生活工作方式的的创意工作者来说,非常适合把工作室搬到这里来。

将丰富的文化活动导入到乡村,不仅带来了旅游的流量,更是提高了本地村民的审美和素质。

富阳政府很有sense,富阳的农村也很有福气,希望中国农村可以变的越来越美,同时内核也变的越来越强大。

参考资料和图片来源:

baidu百科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sh/8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