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二小滴水未来班邀请富阳工匠
大源二小王群华
年5月18日,大源镇第二小学特此邀请了杭州富阳逸古斋元书纸有限公司总经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富阳工匠”朱中华先生来给滴水未来班的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是该校在推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美丽校园”的系列活动之一。
大源二小是一所典型的山村小学,所在地大源镇的觃口村有“江南之乡”的美誉,祖辈们以生产传统手工纸为主。史书上是这样描写的:“浙江各地出纸,以富阳为最良。而富阳各纸,以大源之纸为上上佳品。”
在学校的纸文化陈列室,朱中华的讲座精彩生动。他还带来了造纸流程的图版进行展示,通过他的讲解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了造纸的过程,体会到造纸的复杂和艰辛。
朱中华出生于造纸世家,是家族第十三代传承人,他告诉孩子们,一支毛竹,要经过砍竹、断青、剥皮、断料、泡石、灰水、烧煮、浸泡、打浆、捞纸、烘干等72道工序,才能变成纸;这前后的时间不长不短,刚好10个月像孕育一个孩子,又像酿造一坛好酒竹纸与酒一样,需要能量和时间的转化过程。
还朱中华还向大家展示了用宣纸做的刻板《金刚经》,以及皇宫用的蜡笺纸《云龙真金绘彩图案》,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说的都是富阳竹纸竹纸,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嫩竹作为原材料造出来的纸上等的竹纸微含竹清香,薄如蝉翼,柔韧如纺绸,纤维密实,易着墨不渗染,耐贮藏且不招虫蛀这些特性,让竹纸成为纸中上品,得誉纸中君子,从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青睐。
据了解,该校的纸文化陈列室已经申报为富阳区“美丽学校”中的“美丽教室”,目前属于实施阶段。成立室特意收集了一批频临消逝的古老的造纸工具和农具,以“纸乡情怀”为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手工造纸工艺流程。还定做了做纸用的槽桶,准备了纸浆,学生随时可以体验操纸的过程。
校长史晓峰介绍说,随着造纸工业的变革,原先的手工传统造纸已由机械化代替,手工造纸也越来越少。学校结合课程改革,还编写了校本教材《富阳的土纸》,设置了纸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教学,邀请专业人士讲解,不仅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造纸这一非遗文化,感受先辈们的勤劳智慧,更是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热爱家乡教育的基地。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bk/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