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往事茶祖梅福与青云谱澎湃在
提起茶圣陆羽,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余年前,陆羽在苕溪之畔著写的旷世名著《茶经》。但要问中国的茶祖是谁,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数了。其实,归隐青云谱的南昌县尉梅福应该是中国人工栽培茶叶的第一人,可谓是中国的茶祖。
梅福
梅福其人
据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梅福传》记载,梅福(前44~44年)字子真,西汉末年的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据青云谱定山村《梅氏族谱》记载:“梅福公祖籍安徽凤阳府寿州,今之安徽寿县,向归九江郡辖。”《汉书梅福传》载:“梅福,生于西汉末年,九江寿春人,少学长安,初为郡文学,后补南昌县尉。”
梅福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虽历经沧桑年,但仍有多篇诗文流传至今。梅福的作品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写给朝庭,对政事进行诤言直谏的《上书》。洋洋数千言的《上书》被全文收入字字珍贵的史籍《汉书》,不仅因为是班固折服于梅福的铮铮铁骨,而且还因为该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厉志竭精、按图索骥”、“授人以柄”等多个至今仍充满生命活力的成语就是出自于梅福的《上书》。
梅福官不大,曾任郡文学,汉成帝时补任南昌尉,两个官衔均不入品,连个县令都不如。但梅福位卑未敢忘忧国,不畏权贵,直言政事。西汉末年,政权被外戚王氏集团控制,朝政日废,民不聊生。梅福多次上书朝庭,慷慨激昂地指陈朝庭政事,辛辣无情地讽刺王氏集团。朝庭斥以“边部小吏,妄议朝政”,不予理会。外戚王莽篡位后,梅福为避王莽的挟私报复,弃家而走,避难隐居。
梅湖
归隐青云
青云谱过去所处南昌城东郊,既清静优雅又得山水之胜,堪称“青云隐隐水迢迢”之地。新莽始建,梅福挂冠辞去县尉,归隐于青云谱梅湖畔,追慕王子乔,读书养性,潜心修道,被人称为梅真人。他的修道之所后来也被称为梅仙祠。他隐居在青云谱垂钓的那个湖,今日叫梅湖。
唐朝末年诗人罗隐路过青云谱,他钦佩梅福的忠直,心有所感,立碑作文以吊先贤。
其文言:“汉成帝时,纲纽颓坏,先生以书谏天子者再三。夫火政虽去,而剑履间健者犹数百位,尚不能为国家出力以断佞臣头,复何南昌故吏愤愤於下,得非南昌,远地也?尉,下僚也。苟触天子网,突侫臣牙,止於殛一狂人,噬一单族而已。彼公卿大臣,有生杀喜怒之任,有朋党蕃衍之大。出一言,作一事,必与妻子谋;苟不便其家,虽妾人婢子亦撄挽相制,而况亲戚乎?而况骨肉乎?故虽有忧社稷心,亦噤而不吐也。呜呼!宠禄所以劝功,而位大者不语朝廷事。余读先生书,未尝不为汉朝公卿恨。今南游复过先生里。吁!何为道之多也!遂碑。”
罗隐的碑文成了梅福留在青云谱的一个史实注脚,诠释了梅福虽身为卑微边鄙小吏而能声闻朝野、震聋发馈的不屈精神。
后人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气节。南宋绍兴二年(年)宋高宗赵构赐封他为“吏隐真人”。明万历三十五年(年),南昌西湖南岸建起了一座吏隐亭,又名梅仙亭。南昌知府卢廷选在亭上题联:疏草孤忠扶赤汉,湖云千载拥丹青。
朱姑桥梅村
朱姑桥梅村
熟悉青云谱的人都知道,青云谱有个朱姑桥梅村。这个梅村的梅姓人家相传是东汉隐士梅福的后裔。据有关资料记载:梅氏后人在南昌的分布原是以梅福隐居处青云谱定山梅村为基点,至其二十八世后裔迁到霞山繁衍,形成霞山梅村,四十五世后裔因入赘朱姑桥,遂繁衍成为现在的朱姑桥梅村。
梅福植茶
茶在远古只是一种治病的草药,到梅福生活的西汉时,茶已成为士大夫阶层的待客饮料。但当时的茶叶均采自野生,还不能算是农作物。
传说梅福在临安九仙山隐居下来后,在当地种植了18篷茶叶。他的儿子在大泉村定居后,他将这18篷茶叶移栽到了大泉村,传继给了自己的后代。他的后代子孙掌握了这门在当时可称为独门绝技的茶叶种植技术后,才得以世代植茶为业,最后培育出龙井茶这一稀世珍品。因此,梅福之植茶应该是一种带有科研性质的衣事活动,他种植的那18篷茶叶无疑是人类人工栽培茶叶的一个历史性起点。由此可见,而早于陆羽余年的梅福是人工种植茶叶的第一人,开创了茶叶的人工栽培历史,他的“茶祖”之称应是当之无愧的。
西湖翠谷梅家坞
梅福几经辗转,从老家九江寿春,归隐青云谱,又至临安隐居,先后在九仙山和东天目山的梅家村以植茶为生。其后,梅福后裔中的一支从梅家村移居到了杭州的梅家坞,并在那里培育出了稀世珍品龙井茶,十八蓬茶树所制之茶叶,即为后来的西湖龙井茶。
按光绪、民国《杭州府志》引康熙《钱塘县志》载:“梅家坞,在云栖坞西北。上郎当岭,达天竺,越山,东即老龙井。东为羊棚坞,逾坞可达大青岭。”村名因族姓得名,临海文人项士元年所著的《云栖志》记载:
五云附近各村,多以族姓得名。徐、范村在六朝时已著,惟梅家坞最后。梅家坞梅姓,虽以“有美堂”自号(沿山路有梅氏祖墓,碑书“御赐有美堂梅界”),实迁自天目,并非宋守梅挚之后。其最初居住是村者,系徐姓。后,梅姓来居,徐氏转衰,故以梅名。旋复有翁、朱、孙三姓徙此:翁姓自翁家山分支,朱、孙二姓则迁自富阳。今以朱姓为多,梅姓二十余家,有宗桐在坞口。一说梅坞之名,以茶有梅红一种,为此地特产,故名此,实非是。
注:本文根据实地寻访、史料记载、故事传说整理而成,所述如有疏漏和不实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来源:区文广新旅局
原标题:《“茶祖”梅福与青云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ny/2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