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八位征虏将军除了张飞,你还知道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吕布担任的奋武将军等,都是常见的杂号将军。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征虏将军”,也是一个多位将领曾将受封的官职。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有八位“征虏将军”:除了张飞,你还知道哪一个?

一、张飞

张飞(?—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赤壁之战后,刘备将张飞借给周瑜攻打南郡,围攻一年后,南郡守将曹仁溃逃。刘备占领荆州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宕渠之战中,张飞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公元年,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二、孙贲

孙贲(?—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对此,在笔者看来,如同曹魏有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等宗室武将一样,东吴也有不少孙氏将领。

早在东汉末年,孙贲和孙策一样,都曾是袁术的部下。袁术上表东汉朝廷,册封孙贲领豫州刺史,转丹杨都尉,征虏将军,参与讨平山越。建安二年(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孙贲选择回到江南。孙贲到时,孙策已平定吴郡和会稽,,所以孙贲和孙策一起征伐庐江太守刘勋及江夏太守黄祖,回军时知道刘繇病死,于是又平定豫章,由孙贲领豫章太守,后来封都亭侯。建安十三年(年),孙贲继续领豫章太守。在职的第十一年病逝。

三、孙皎

孙皎(?―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皎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到了公元年,孙皎病逝,孙权追录他的功勋,封其子孙胤为丹阳侯。

四、郑平

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郑平的生卒年和出生地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三国吴嘉禾五年(年),郑平被孙权册封为征虏将军。吴天纪三年(年),已经70多岁的郑平,目睹吴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加之晋武帝司马炎意欲举兵攻吴,所以,郑平这位将领逐渐有了退隐之心。第二年,西晋果然派遣大军消灭了东吴。进入到西晋时期,郑平的儿子郑济,晋怀帝时期担任信安县(今衢县)的县令。

五、州泰

州泰(?-),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人,三国时期的魏国将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州泰这位将领好立功业,善用兵,深受司马懿赏识。后来,州泰在曹魏历任兖州刺史、豫州刺史,官至征虏将军。景元二年(年),州泰病逝,追赠卫将军,谥壮侯。

六、桓范

桓范(?~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公元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在此基础上,桓范担任羽林左监。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桓范历任中领军、尚书,出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虽然桓范更偏向于一位文臣,但是,因为受到了魏明帝曹叡的信任,桓范还是担任了征虏将军等武将官职。正始年间,桓范担任大司农,为大将军曹爽出谋划策。高平陵政变(年)发生后,桓范力劝曹爽挟带皇帝曹芳进入许昌,没有得到采纳,最终被太傅司马懿诛杀。

七、曹植

曹植(年-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诗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作为曹操的儿子,曹植也曾被曹操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领兵作战。建安二十四年(年),在襄樊之战中,曹仁为关羽所围困。为了救援曹仁,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曹操的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了,不再重用他。等到曹丕即位后,出于对这位兄弟的防范,自然不会让他担任朝廷的武将官职了。

八、司马伷

最后,司马伷(zhòu)(年~年6月12日),字子将,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伏太妃所生。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伷少有才气,在曹魏历任宁朔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先后受封南安亭侯、东武乡侯。

其中,咸熙元年(年),司马伷转任征虏将军、假节。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曹魏在一年后就被西晋取代了,所以,司马伷自然成为曹魏最后一位征虏将军了。西晋建立后,司马伷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出外拜镇东大将军。后改封琅邪王,加开府仪同三司。公元年到公元年,西晋伐吴时,率军出涂中,孙皓向他投降并奉上玉玺。战后因功拜大将军,增邑三千户。太康四年(年),司马伷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为武,世称“琅邪武王”。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qs/23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