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的吴门画派藏画赏析

“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截至年底,馆藏文物已达69.6万余件文物。

吴文化网站整理了一部分台北故宫的吴门画派典藏作品,以飨读者。

元吴镇双松图轴 绢本水墨画×.4公分

吴镇(-),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尝自署梅沙弥。吴镇工诗文,善草书。擅画水墨山水和墨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大家」。吴镇早年常临摹北宋名家的山水画,五十岁以后,画风逐渐成熟。幅左款题:「泰定五年()春二月清明节,为雷所尊师。吴镇。」知此画为吴镇四十九岁的作品,是他传世的画蹟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件画作。画中双树擎天而立,树后有一条蜿蜒的溪流渐渐地向后推延,几户房舍座落在岸边,空间深邃。虽然这件画轴的画题是「双松图」,可是从画上两棵树的枝干看来,吴镇画的应该是桧树才对。画中桧树的枝枒纠结,仍然保存了李成、郭熙画树的风貌。树皮以长披麻皴来表现,笔法又和董源、巨然相似。坡岸多作矾头,也是董巨山水画的重要特色。全作的笔力雄劲,墨气沉厚,有一种平淡天真的韵致。

元王蒙具区林屋轴 纸本设色画68.7×42.5公分

王蒙(-),吴兴(浙江湖州)人。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是赵孟頫(-)的外孙。明初因胡惟庸案受到牵连,死于狱中。画风以王维(-)、董源(活动于十世纪上半叶)、巨然(十世纪)为宗,但能自立面目,与黄公望(-)、吴镇(-)和倪瓒(-)齐名,合称为「元四大家」。这件画作描写江苏太湖林屋洞之景色。玲珑的洞壑、层叠的山石、繁密的树林、错落的村舍和粼粼水波填满了整幅画面,大胆地摆脱了自然景象的拘囿。全作的构图几乎密不透风,但因画家有虚实相济的观念,故在画幅的右上角营造出「透」的部分,使得全作毫无迫塞的感觉。王蒙用牛毛皴皴擦山石,长披麻皴画树干,又杂以繁密的苔点,笔法变化多端,细腻丰富。墨色层层点染,浓淡分明,同时又用了赭石、藤黄、朱砂和朱标点染,使得全作秋意满幅。

元倪瓒容膝斋图轴 纸本水墨画74.7×35.5公分

倪瓒(西元一三0一至一三七四年)字元镇,号云林、迂翁。家富饶,筑清閟阁蓄古书画,善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此幅成于洪武壬子(西元一三七二年),七十二岁所作。此帧先写赠其友檗轩,檗轩藏之三年,又寄赠医师仲仁,请云林补诗,容膝斋即仲仁居处,是先有画而后有题者也。此幅笔墨极为淡雅,画树墨色层次较多,中锋多于侧笔,近坡皴多染少,皴笔亦特觉清劲。

元唐棣霜浦归渔图轴 绢本浅设色画×89.7公分

唐棣(约~年),字子华,晚号遁斋。吴兴人。幼聪颖,年方弱冠,诗画均为乡人推重。初画山水学赵孟頫,得其华润森鬱之趣。继窥郭熙,晚纵笔入韦偃,而其中对郭熙用力最深。画松树二株,挺峙几达于顶端,枯树三株左右偃仰横斜,秋树四株穿错杂于其中。渔夫三人,背著网罟负荷渔具,边走边谈笑。中段为岚雾横隔,虚淡杳远。石头用云头皴,坡则略带披麻,乾笔为多,运笔虽微用侧势,然大皆出以中锋,轮廓线条均匀,故觉圆厚。巨石下缘近水处不施勾皴,形成上丰下锐,并状水气空濛,此乃法郭熙「早春图」。背景用淡层层托染,墨色丰郁,使主景更显突出。

明沈周庐山高轴 纸本设色画.8×98.1公分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石田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山水少承家法,四十岁前师王蒙,中年后以黄公望为宗,晚乃醉心吴镇,期间又兼参南宋夏圭笔意,然皆能出入变化。用笔劲捷有力,佈墨含蓄蕴藉,融揉参杂,而具自家风貌。其画以水墨山水为主,另其写意花卉鸟兽亦甚佳,其影响后人既深又远,无愧称明四大画家之首。此幅画于成化丁亥(),为先生41岁作,画祝乃师陈宽(号醒庵)70岁寿庆,故精力专注,特为杰出。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皆用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咨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于满幅佈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明文徵明轴 绢本设色画.1×59.3公分

文徵明(-),江苏长洲人,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停云生、衡山。画师沉周,书画双绝,为明四大家之一。因其享年甚高,且画艺、德行皆为时人所重,受其影响者甚多并有所成就,如其子文彭、文嘉,姪儿文伯仁,学生陈淳、陆治、钱榖等人,都是吴派之中坚人物。一松一柏,相旁而生。柏树老干分披,杈枒四出;其后松树两干并伸,参云直上。背景石壁与松柏紧贴,塞地漫天,几无馀地,忽于绝高处界出飞泉一道,数折而下,遂使通幅于紧迫繁複之中,遽尔空灵疏朗,确为神来之笔。此帧作于嘉靖己酉()冬日,为文氏八十高龄所绘,而经力充沛,神气十足,笔墨纵逸,深雄险峻,是文徵明粗笔画作中极精之品。

明唐寅陶穀赠词轴 绢本设色画.8×.1公分

唐寅(-),吴县人。字子畏、伯虎。号六如,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擅诗文书画,尤以画艺见长;初师周臣,继而研学李唐、马远、夏圭,山水独具一格。此作绘历史故事一则。北宋初年,陶穀(-)出使南唐,时南唐国力弱小,而陶穀态度傲慢,在南唐后主面前出言不逊。南唐臣僚忿而设下圈套,派宫妓秦蒻兰扮做驿吏之女以诱之。原本盛气凌人的陶穀,见到温婉美丽的秦蒻兰之后,不禁为之邪念萌动,曲意奉迎并赠词讨好,变得庸俗不堪,遂败慎独之戒。不日,后主设宴招待陶穀,陶氏再次摆出正人君子派头,后主举起酒杯令蒻兰出来劝酒唱歌,歌词即是陶穀所赠,顿时弄得陶穀面红耳赤,狼狈至极。画中人物刻画,工谨微妙,陶穀拈鬚倚坐榻上,旁置笔墨纸砚,前面燃著红烛。秦蒻兰束髮高髻绣襦罗巾,坐弹琵琶,情态生动逼真,正是赠词前后的情景。背景之树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画屏也都精心刻画,不独佈局得体,设色秀研,而且理趣兼优,形神俱佳。右上有唐寅题诗:「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诗情画意,寓意殊深。

明徐渭花竹轴 纸本水墨画.6×.5公分

徐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清,后改字为文长,号天池,晚年亦号青藤道人。个性好奇,曾将名字拆解为「田水月」作为落款。他曾担任闽督胡宗宪的幕僚,名重一时。但也受其连累,中年生活有巨大的波动,自杀数次未成,又因多疑杀妻而入狱,晚年则以写书卖画为生。他可能是中国艺术史上行迹最为狂怪的艺术家之一。徐渭兼长诗文书画,也是重要的戏曲作家。但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画风自成一家,山水、人物、花虫、竹石皆佳,尤其以花卉闻名。本幅以水墨图绘竹石与花卉,根据他自己的题款,应该有十六种花,请大家清点一下是否正确。画中以微细多样的墨色变化,大笔刷出石面,双钩白描画竹,画花的笔法则快速咨肆,时见晕染与水墨流动,但墨调层次变化很多,画面活泼热闹而有生意。对画家而言,笔情墨趣的表现显然比精细描绘景物更为重要。

明董其昌夏木垂阴轴水墨画.9×.3公分

董其昌(-),江苏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万曆十六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他是晚明江南文化界的领袖,理论与创作兼长,收藏丰富而精于鉴赏,历代书画作品若经过他品题,则身价马上高涨。善书,尤其擅于行草。因为饱览古画,所绘山水得以集宋元各家之所长,主要从董源、巨然的传统而来,但自成一家。笔墨秀润苍鬱,爽朗潇洒,书法性甚强,而构图亦深受书法理论中「势」的概念所影响。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等书,他所提出的南北宗传统之说,与其书画风格皆对当时及之后三百年艺坛影响甚巨。根据董其昌自题,本幅是观董源之画后追仿之作,并加入黄公望的笔意。但画中所见并非模仿所得,其构图、用笔皆是董其昌集大成后之自我风貌。笔法脱胎自书法,讲究用笔使转的提顿抑扬,而墨色的浓淡燥湿,层次变化也很多。主山上黑白条块的对比强烈,意不在表现立体,而是追求画面虚实相生的趣味。

明吕纪荷诸睡凫轴 绢本设色画.5×.2公分

吕纪(活动于西元1439~1505年间),浙江宁波人。字廷振,号乐愚,亦作乐渔。吕纪为明代中叶著名的宫廷花鸟画家,孝宗弘治(西元1488~1505年)间值仁智殿,官至锦衣卫指挥。花鸟初学边文进(活动于1403~1428),后摹仿唐宋诸名家,结合工笔、写意法,呈现出多种面貌,颇具个人特色。月夜时分,岚雾凄迷,芦苇、荷叶隐现其间,洲诸上栖息大雁四隻。构图上只有近、中景,远景则多省略不绘。本幅虽有吕纪名款,然有存疑之处,且通幅之笔力较为薄弱,当非吕氏之原蹟。但其景物佈置与气氛营造与另一张本院收藏吕纪「秋诸水禽」颇为接近,故此应为一相当忠实于吕氏风格之仿作,可从此画中一窥吕纪写意风格的面貌。

明周臣画閒看儿童捉柳花句意绢本设色画.6×63.5公分

周臣(约西元至年后),字舜卿,别号东村,鹅场散人。吴郡人(今江苏苏州)。画山水师陈暹(-),得宋人法;擅摹李成(-)、郭熙(约-)、马远(活动于-)、夏圭(活动于1-),用笔精熟。又兼工人物,无论古貌奇姿,或绵密萧散,均能各极意态。唐寅(-)、仇英(约-)二家,为其最杰出的弟子。白居易〈别柳枝〉:「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与杨万里的〈閒居初夏午睡起〉:「日常睡起无情思,閒看儿童捉柳花。」画幅构图採边角式,虽与浙派同样传承自马、夏传统,但却了无浙派刚劲的笔调,处处洋溢著南宋院体绘画抒情的风致。周臣弟子仇英的工笔人物画,殆种源于此。

明戴进春游晚归轴 绢本.9×83.1公分

戴进(西元-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据说他早年随著当地画家学画,以擅画山水、人物而知名。宣德年间,推荐入宫廷供职,由于画艺超群,享誉王公贵卿之间。不过,后来受到同僚的嫉妒与排挤,不得重用,怅然南归。放归后,在杭州仍然继续作画,从学者甚众,对当时画坛影响甚巨,后世称其为浙派之祖。右下角的前景,画一座庭院,伸出牆外的树枝、路边红色的桃花,都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一名士人正在敲著门,庭院中有个僕人提著灯笼前来应门,显示著春游主人「晚归」的诗意。中景的田野小径上,两个农人扛著锄头回家,远处农舍的空地上,有个农妇正在喂食家禽,人物虽小,显示出画家对细节的用心描写。这幅画的笔墨多取法自南宋时代的马远、夏圭一派,构图上虽然仍然旧沿袭著南宋院画体系风格,保留了大部分空虚的地方,但是画面比较平板,近景和远山几乎是在同一平面上,比较缺乏景致空间的深度。画上并没有作者的落款和印章,但是从画风,再比照其它画作来看,似可推断是戴进在北京时期的作品。绘画技法功力深厚,笔墨灵活而变化多端,可称代表戴进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明陈洪绶梅花山鸟轴 绢本设色画.3×49.6公分

陈洪绶(-),浙江诸暨人。字章侯,自号老莲。明亡后,又号悔迟、勿迟、云门僧。擅长书画。在绘画方面,他专工人物,旁及花鸟、草虫、山水,无所不能。他所画的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细劲,兼有李公麟(9-)和赵孟頫(-)之妙,不过他喜欢用夸张手法来作画,是晚明变形主义画风的大家。此外,他又参与版画的製作,对晚明版画艺术的提昇贡献匪浅。巨大的太湖石后,有一棵树榦盘曲的老梅,枝桠上满佈著含苞待放和盛开的梅花。一隻山鸟伫立枝上,侧头而望。这隻山鸟的鸟喙平伸,表情极富趣味性。陈洪绶以古籀法写梅榦,笔力雄健。花以钩勒填彩法画成,轮廓线条细如游丝,遒劲稳定。花瓣和花蕊都用白粉点染,瓣瓣丰厚,朵朵圆实。石的皴纹扭动,笔墨圆润而含蓄。

明杜堇玩古图轴 绢本设色画.1×公分

杜菫(约活动于西元一四六五—一五○五年),本姓陆,后改姓杜。丹徒(江苏镇江)人,寓居南京。字惧南,号柽居、古狂,又自署青霞亭长。成化初,举进士不第,遂绝意功名,专心于诗文、书画。「玩古图」为双拼巨幅,原画可能曾被裱装成立屏。主题除了鑑赏古器,也在描写琴棋书画等文人的游艺活动。画风秀雅古朴,饶有南宋院体馀韵。杜菫此型工笔人物画,对唐寅中期风格,深具影响。

清王时敏仿王维江山雪霁轴 纸本设色画.7×60公分

王时敏(-0),江苏省太仓人。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晚号西田主人、归村老农。祖王锡爵万曆时官至相国,父王衡为翰林编修。锡爵喜与名士结交,曾邀请董其昌(-)、陈继儒(-)至支硎山与王衡一起读书,时敏也儒染文风,研习书画,从小奠下良好基础。万曆四十二年()时敏入京拜官,以荫为尚宝丞,累官太常寺少卿,故人尊称之「王奉常」。四十九岁出使闽南,因过度劳碌辛苦,至南京发疟病倒,因而辞官隐居于太仓郊外之西田(原为明代皇家禄赐给时敏祖父王锡爵之地),此段时期优游于笔墨之中,作词、书画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时敏家中本富名迹收藏,酷爱搜罗鉴别古书画,天启四年()升尚宝卿,长年寓居京城,曾借观邻舍程季白所藏王维「江山雪霁图」,大约崇祯五年()董其昌收藏王维「雪溪图」亦归其所有。「四王」每作画辄题仿某家笔法,概想与其神合,得其生趣。此图系依其所见及自家收藏名蹟,再自由运用宋、元各家的构图、笔墨、设色方法,来重建唐人王维古雅清秀的气韵。「放王维江山雪霁图」作于戊申()画家时年七十七岁。图上山岩有著倾斜的走向,构成奇特宏伟的山形,充满动势。全画多勾染少皴纹,画树以细笔勾勒,设色以石绿、赭石、白粉为主,正是画雪景之古法表现。此幅画笔墨清润,设色皴擦秀雅,有追法唐代青绿没骨山水画的抒情特质。

清王翬桃花渔艇册 纸本设色画28.5×43公分

王翬(-),江苏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耕烟外史、乌目山中人、剑门樵客。少即善画,继得王鑑(-7)、王时敏(-0)指授,并随之阅览各地珍藏,藉机临摹名蹟,因能笔参古今,貌含南北。画技之精熟为清代第一。此幅画溪岸夹桃,落英缤纷,一渔舟沿溪行来,山峦层叠,绿树苍翠,白云涌起,水际空灵。作者自题临元代赵孟頫「桃花渔艇图」,全图以青绿设色,佈墨施绿,古雅研丽。用笔精工,构景得疏密动静之妙,画面明淨雅逸,如绘陶潜《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之景。自然界色彩之妙,全出于笔下。

清恽寿平牡丹册 纸本设色画28.5×43公分

恽寿平(-),江苏武进人。初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后以字行。恽寿平小时候就跟随伯父恽向(-)学画,恽向以元朝画家黄公望为学习的对象,画风沉雄。见到王翬的山水画后,即对王翬说:「此道让兄独步,格耻为天下第二手。」于是专心致力于花卉画上的研究,以没骨花卉闻名,不钩花叶、枝榦的轮廓线,直接用颜色或墨画出花朵叶形,创出独特风格。此幅画紫、红、白牡丹三枝,或正或侧,俯仰掩映,曲尽其态。利用赋色的浓淡、明暗表现花瓣丰富的层次变化,而花叶之翻转向背、枝节细微部份都仔细交待,毫无鬆散之处。全图设色明丽鲜艳,于光辉灿烂中,别有一种清澄明朗、高雅脱俗之神韵。

清吴历云白山青卷 绢本设色25.9×.2公分

吴历(-),江苏常熟人,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擅长绘画,与王翬同受业于王鑑、王时敏,画法近王鑑,后追摹宋元诸家,尤醉心于王蒙、吴镇,笔法细润,墨色浓重,为清初六家之一。惟因壮年后,信奉天主教虔诚,热心传教工作,疏于绘画,作品传世甚少。此幅山水为其三十七岁()之作,画层峦叠章,山谷间白云缭绕,山麓绿树丛生,苍翠欲滴,平湖开阔连天。村舍、寺庙、昏鸦点缀其间,展现飘渺幽深、雄伟壮丽之自然美景。画法继承唐宋以来青绿山水画传统,临摹古画功力极深,于青绿著色者尤有独到之处,气息颇近似宋元人作品,通卷皆用青绿红白重色,同时又以淡赭染水天,于鲜艳赋色中别具清雅之致。

清王原祁仿王蒙夏日山居图轴 纸本设色画96.5×49公分

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清四王之首王时敏(-0)孙。天资秉赋及努力,二十八岁乡试中举人,翌年中进士,八叔王炎的引荐而步入仕途。康熙三十九年()补右春坊右中允,奉命鑑定内府书画。后入直南书房,担任御前染翰,专为皇帝作画,又赠以「画图留与人看」句,原祁将此句刻成印章,经常在其画上使用。康熙四十四年()奉旨纂辑《佩文斋书画谱》,而其画论著作《麓台题画稿》、《麓台题画稿》、《雨窗漫笔》文中有关如何经营位置、笔墨、设色,是清代画论的精髓所在。「仿王蒙夏日山居图」画风近似元代王蒙(-)深秀细密,布局繁複紧凑。全图以块石累积作大山,笔墨交融而层层入深,先以淡墨著轮廓,再逐次渲染,又以乾笔皴擦,后以焦墨提醒。画面仅有上方天空留白,其馀皆为深林重章所布满,表现出林木苍鬱之景象。本院王蒙「丹台春晓」曾属于王时敏所有,「丹台春晓」画中强烈明暗虚实对比在此图也可见到,「墨须用淡,要求淡里之浓」此乃麓台题画语。原祁画上经常充满著堆积、交叠平面块体,其前后排列次序不同于宋元画中的垂直延伸方式。山石景物来回跳跃连接,画面因空间互换而形成一股动势。此图成于画家五十三岁之时,为其仿王蒙系列中极精之品。

元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纸本水墨画33×.9公分×.4公分

黄公望(-),江苏常熟人。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道人,晚号井西道人。父母早逝,继永嘉黄氏,其父九十始得之曰:「黄公望子久矣。」因而名字焉。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大家」。至正七年,年岁渐老的黄公望回归浙江省富阳县富春乡,同门师弟无用师同往,黄氏为无用师描绘富春山景色,到至正十年(),历三四年方完成,时黄氏八十二岁,是其传世最重要的作品。幅中描绘的是黄氏晚年山居的景色,有春明村、庙山、大岭及富春江等一带的山川景緻。画中有坡陀沙岸,房舍散聚,以及冈陵起伏,山势层层叠叠,林木交错。景物排列疏密有致,墨色浓淡乾湿并用,极富于变化。皴画山石皆用披麻皴法,运笔时快时慢,线条有长有短且不平行排列,所以有巧妙的交错组合。

手机横屏欣赏:

推荐阅读书法初级课程《笔法》

王雪涛示范画牡丹、荷花,非常珍贵的视频!

一首好听佛歌《落花无意》听完让人心静!

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春天

刚刚,青岛入选中国内地五强!这项重磅纪录,全球瞩目!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宁夏白癜风医院
南昌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qs/82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