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形成四大登山圈,40条森林古道录
位于富阳区万市镇的马岭关森林古道,是古时徽杭的重要通道。明崇祯年间,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游历,在《徐霞客游记》卷二“浙游日记”中这样描述:“上马岭,约里许达其巅……”沿途有马岭关古隘口和古城墙,居高临下,势如建瓴。
日前,富阳森林古道普查建档工作通过专家评审论证,包括马岭关森林古道在内的40条森林古道全部录入浙江省森林古道资源数据库。而这些可悠然、可寻隐、可探奇的古道,业已成为富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绿色通道、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人民群众品味乡愁的时光隧道。
修复提升森林古道,形成四大“登山圈”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古道是一部用脚走出来的历史,具有生态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一经毁坏,不可再生。
富阳有多年置县史,古道资源丰富。年,富阳在全省率先出台森林古道修复提升工程财政补助政策,鼓励乡镇、村对原有森林资源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文化和人文历史氛围深厚的贯穿性古驿道进行保护性提升改造,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区域性森林休闲养生开发新业态。年,又出台《富阳区林区道路和森林古道提升工程的建设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森林古道的建设要求和补助范围。
截至目前,富阳累计拨付补助资金多万元,修复提升森林古道60多条,古道的连通性、完整性、景观性得到恢复,古道上的人文故事、历史传说、文物古迹得到挖掘和再现,古道的历史风貌、历史印记得到较好展现,形成了四大“登山圈”:以里山、渔山为中心的“安顶—大西庵圈”;以湖源、常绿、常安、龙门组成的“龙门登山圈”;以新登、永昌、胥口、万市、洞桥组成的“西部登山圈”;以银湖街道为主的“融入杭州登山圈”。
年,富阳区农业农村局、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普查团队从全区24个乡镇(街道)推荐的60多条森林古道中筛选出40条最具代表性的森林古道开展详细调查,全面摸清古道权属、地理信息及相关矢量数据、历史沿革、保存现状、沿途生态环境情况、主要景观资源、相关附属设施等底数,并对古道的生态景观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开发利用价值等进行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富阳根据每条古道的特点,制作了解说视频,有助于社会大众更直观地了解富阳的古道资源。
探索古道重现芳华的“新走法”,沿线村庄民宿、农家乐悄然兴起
录入浙江省森林古道资源数据库的富阳40条森林古道,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其中,千年以上历史的古道有11条,里程在4公里以上的古道有26条。
在本次古道普查工作中,富阳将区域内的森林古道分为五大类型,策划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度假、运动休闲、森林康养产品,探索古道重现芳华的“新走法”,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共富。
古代交通型10条,即古时为两地交通的重要通道。现以古道为基础,通常用石块、石板修葺铺设而成。比如,入选“杭州宋韵精品研学线路”的银湖东坞山森林古道,是银湖街道通往杭州的交通要道,古时祖辈们沿着这条毛石古道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地把一箩筐一箩筐的豆腐皮挑到杭城的各大餐馆和寺院,再把黄豆从杭城挑回来,东坞山村留存着宋代“九庵十三寺”遗址。
自然风光型古道13条,主要有依托龙门山、如意尖、安顶山、景山等名山的古道,还有洞桥镇多条映山红古道。比如,入选“杭州最美森林古道”的龙门山森林古道,沿途有飞瀑、山潭、古柳杉群、古金钱松林、冬季雾凇等自然景观,主峰杏梅尖海拔.8米,是富阳第一高峰。
历史人文型古道6条,主要有古刹等历史遗存,以沿途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为优势。比如,新登弘一古道,因弘一法师曾于年在贝山闭关修行而著名,沿途有歇脚亭、贝山寺、龙王潭等古迹,为古道赋予了禅意。
乡村休闲型古道8条,有穿过村庄可观赏高山村落田园风光的九仰坪、牛峰岭、龙头坪、大坞底等森林古道,还有供村民日常休闲的万宅、锣鼓山森林古道。
户外探险型古道3条,有海拔高、道路难行的杨家坞古道,有以石林和山洞别致虚幻景致著称的神仙山森林古道,还有险奇闻名的陡峭崖路姥岑山森林古道。
登山,从最原始的寻食裹腹,到商旅互市,再到当下的休闲健身,其目的和意义随着时代变迁有了根本的变化。古道在传承文化记忆的同时,已成为连接美丽乡村之间的经络,拓展了乡村旅游的空间与内涵。
“城南古道又逢春,漫山尽是赏花人。”随着古道的修复,来爬山、走古道的游客越来越多,一度因古道交通、商旅功能淡化而逐渐落寞的沿线村庄,民宿、农家乐悄然兴起。截至目前,富阳共有合法审批的民宿(农家乐)家,其中精品民宿示范点71家(2家列入省级银宿名单)、三星级以上农家乐家,区级民宿(农家乐)示范村2个,涌现出湖源石龙“樱花谷”、云台山“映山红花海”、安顶山“天空之镜”、九仰坪“星空露营”等一批网红打卡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xw/2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