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寻访杭州富阳区万市镇杨家村十里古银
初冬深秋时节,正是江南观赏银杏叶遍挂“黄金甲”的好时光,我们“走读文化快乐行”的群友们,在陶德富老师的带领下,驱车前去闻名遐迩的富阳区万市镇杨家村去观赏“十里古银杏”。
车行在乡村公路上,看到两边的行道树都是笔直的银杏树,给不远的村庄抹上了亮丽的色彩。陶老师为我们科普:银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树种,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的强,寿命也很长,是植物界的活化石,还被称为是植物界的“熊猫”。但是,银杏树生长很慢,一棵银杏种下去,起码20年才能成熟结果。
我们在杨家村口的古银杏主题公园处下车,群友们看到高大、古朴满树金光闪闪的银杏树,就迫不及待地奔过去观赏和拍照,陶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告诉我们,银杏是雌雄异株植物,要辨别它们的雌雄,最直观的就是看树冠外形。银杏雌株形成树冠的时间较早,下部大枝向外伸展较多,也就是说分叉早吧,路口这一株就有这种特征呢。
这株银杏树至少上百年了吧,粗壮的枝条向四面八方分叉,细柔的小枝条中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枝头上金黄的叶片不时地在微风中轻歌曼舞,给附近的房舍、翠竹、朦胧的山色,调抹出十分和睦舒适的色彩。
在成排的银杏树下走,想象自己是个游学的书生,走近那年代久远、有些沧桑的房舍,心头会浮上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鸭脚》诗:“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鸭脚”这样注释:“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原来,银杏之名还是宋初皇帝的赐名。
爱看金色的银杏叶,倒没有注意银杏的果实还有没有在树上。看到同一个枝节生出来的两片叶子,想起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的诗:“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杨家村的银杏成片成林的不多,百年银杏零星分布在山间、路边、竹林,要辗转去寻找,怪不得有“十里古银杏”之说,我们在一处山岙路口,找到了这里的“银杏王后”,杨家村最枝繁叶茂的雌性银杏树,有两百多年的成长史了,远远看去好壮观,有王后风范。
这座小山上,游步道两边都栽种了银杏树,银杏树人们还认为它是致富树,因为银杏树木材纹理细密,材质优良,是上等木材;银杏果仁品味甘美,营养丰富,药食俱佳;银杏叶含有多种药用成分,药物制品对心血管有疗效;银杏生命力强,寿命绵长,观赏值也高,种下成活,千年受益。从山上往下看,这株银杏王后树的存在,不能不说为山村风光添了高分。
不说,真不知道,我们寻寻觅觅的千年银杏王,竟然就在村里公路的一侧,高高大大的主干威武雄壮,群里能干的春晓招呼大家手拉手围它一下,嗬,需要八、九个人才能合抱它。旁边也有指示牌说明,这株雄性银杏树,是杨家村最为年长,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银杏王。
这株银杏王实在是太高大了,跑到很远的地方,才拍到它主干以上的部分,它的枝条空间分布均匀,层次明显,树冠外形呈塔形,有典型的雄株特征。这一次,寻访杨家村“十里古银杏”,看到了银杏王和王后,也是不虚此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xw/2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