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后厨实探对症处方富阳打造传统食
-06-:26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陈彩燕
场口镇酒作坊在行业改革后,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微微泯上一口,就能说出酒的度数,这是不少爱酒人士的特长之一。不过,光用酒提撩几把酒花,就能准确说出酒度数的,一定是高手了。这样的高手,在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藏”了好多个。出身于酿酒世家的徐文龙便是其中一个。
徐文龙在富阳场口镇有一个酒作坊,专门酿造土烧酒,虽面积不大,不过大理石地面、瓷砖墙面和没有杂物堆砌的房间看起来十分干净整齐。在屋内醒目位置摆放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安全信息公示牌,上面张贴着作坊的营业执照、签名的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自律制度、经营者的健康证和投诉举报电话。
“以前每年起早摸黑才酿造几千斤酒,这几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现在每年可以酿造2万多斤,收入增加不少哩!”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徐文龙正在为顾客小心翼翼地装酒,说起自家小作坊这几年来的变化,十分激动,“我是场口镇酒作坊行业改革的真真切切的受益者。”
美酒虽好雷区不少
“场口土烧酒”是富阳场口地区的特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其他勾兑酒不同,它使用纯粮食原料,属于国家标准中的“固态化白酒”,是场口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感上乘,价格实惠,当地好多老百姓每天习惯喝上几口。自祖辈传承了这门酿酒的手艺,虽有些老客,但徐师傅的生意一度很难打开。“当地会酿酒的同行太多了,都是实打实用料,价格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当然,也不排除违背市场规律的恶意竞争。
收入不多,自然很难花力气、花成本改建酒作坊,但是其安全隐患确是存在的。比如,过去的酿酒车间地面湿滑,菌落丛生,容易滋生大量微生物;不断燃烧的柴火产生大量烟尘,更要命的是,火候一下没有把握住,蒸煮的水进入到酒里,一锅酒就毁了。
“虽然爱喝,但安全卫生问题总归是个小疙瘩。”买酒的乡亲们总有点担忧,也不敢大力地推荐给外地的亲戚朋友。
改造前的酒作坊“脏乱差”情况普遍
“脏差乱”小作坊拿到了对症处方
改造后,设施设备焕然一新,生产全过程严格规范。
为保持“场口土烧酒”本色,传播本土酿酒文化,杭州市富阳区政府专题研究,部署落实专项资金,出台了财政补助政策,由过去的“补贴”变为“奖励”。区政府对年底前完成整改的单位给予元/家的提升补助,对年6月前完成整改的单位给予/家的提升补助。
年,富阳区市场监管局确立了土烧酒酿制过程中的“一法五要”标准,即严禁酒精、香精勾兑,严格落实原料、仓储、车间、人员、生产规范。整改初期,有关部门通过设立了三家整改样本,组织了40余名土烧酒业主赴样板作坊观摩,并先后为余人次组织了五场专题培训。
经过近一年的重拳整治和提升改造,“脏乱差”不再是“土烧酒”的标签名词,原本在富阳随处可见的黑暗小作坊无一幸存。全区46家无证无照土烧酒小作坊,如今已有34家取得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经营登记证,同时关停10家,整改中2家,整治率达96%。
为使无证小作坊通过整改后实现身份“合法”,富阳区市场监管局审批窗口实现一窗到底,三证合一和“最多跑一次”,整改对象只需依照标准整改完成后递交一次相关资料,就能领到营业执照和备案登记证。富阳还实施了未登记小作坊禁入制度,堵住了无证黑作坊的产品销路。
前文提到的徐文龙师傅就是第一批积极响应政府部门改造的作坊主,除了政府补贴的元,自己还投入了元,潮湿的水泥地被光洁的瓷砖取而代之,土灶头换成了一体化酿酒设备,原料浪费的少了,人力省了,产酒多了,生意也好了。
“场口政府很支持我们,富阳区领导、镇领导经常跑过来,指导我们的食品安全工作,还教我们如何科学地自测酒精度数和酒的质量。”徐文龙师傅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每天还雷打不动地做起了案头“功课”——记台账,为了便于追溯管理,无论是原料采购、酿酒量,还是销掉的每一斤酒,都记的一清二楚,“一年下来,对自己的生意可以盘算地清清楚楚。包括销量纪录,每一个顾客的信息都记载在册,这也是对顾客的一种负责。”
经典传统食品招牌纷纷涌现
新瓶装新酒,传播本土酿酒文化。
除了“土烧酒”,龙门面筋、永昌臭豆腐、东坞山豆腐皮也是富阳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小吃。近年来,富阳区政府、区食安办、区市场监管局一直以《“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为指导,以《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杂食店和摊贩管理规定》为抓手,大力推进小作坊食品安全整治提升工作。
龙门面筋又称“孙权家面筋”,是龙门古镇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作坊在清洗面筋时,每斤面粉大约能洗出40斤面筋,其余60斤左右都被水带走,在河中清洗会造成一定的白色污染,到了夏季容易发酵发臭,影响了古镇环境。为此,富阳区政府“自掏腰包”建设了龙门面筋坊,给了村民免费清洗油面筋的场所。
为了确保品质统一,富阳区市场监管局结合龙门油面筋自身特点,就食材采购、储存、加工制作、出售等环节,制定《油面筋制作加工规范》,规定了制作加工过程、食品安全要求及产品质量(单个油面筋成品的重量、成分等),指导经营户确保面筋品质。
截至目前,景区16家“龙门油面筋”商铺已全部领取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整治率达%。
如今,富阳涌现出了土烧酒、龙门面筋、永昌臭豆腐以及东坞山豆腐皮等一大批经典传统食品招牌,其中,获杭州市级以上老字号的商铺有6家,涉及食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7项(其中省级1项,杭州市2项,富阳区级4项),非遗传承10人(省级1人,杭州市级2人,富阳区级6人)。这些特色乡土食品品牌的打造,在以保证食品安全为首要前提的同时,也是对富阳特色乡土食品的传统工艺的挖掘、传承和保护。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sh/2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