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疖毒疗法的历史源流
据《富阳县志》《富阳卫生志》《富春朱氏宗谱》记载,富阳中医疮疡科(疖毒科)医术起源于清代早期。新民乡鸡笼山贡生名儒名医朱象淮生于中医世家,继承祖上医术名扬杭州,通晓内外科更擅长疡科。宣统二年,同宗举人朱葆儒先生在《朱公介东墓志铭》赞曰“道積厥躬利及於物,儒家医家派二而一,周礼之经,岐黄之灵,俾子若孙,绍书香於勿替,溥仁术於无行,遥遥千载兮,视此铭”。
朱象淮儿子朱兰生于同治六年,宣统三年赐孝廉方正,六品举人、名医、著名诗人,民国初年在杭州太庙巷开诊所,专治各种疮毒、痈疽,医术高明。民国十五年任浙江省警务处医官,医务之暇,以吟咏自娱,有《寄静堂诗集》行世,常与富阳名士郁华(曼陀)、朱邦彦、许正衡、盛如彭、何韻松等相唱和。
叶炳喜和叶效良所著古籍叶炳喜字小艇号叶舟,王洲乡(洋涨)大路村人,光绪十六年拜朱象淮先生为师,叶炳喜与师兄朱兰关系甚好,他出生在书香之家,祖父叶承霄先生是清嘉庆年间秀才,精岐黄术,家藏医书颇多。父亲叶明皙幼年私塾读书,通晓经史大义。其父以上先祖均为地方名士,常接济贫民,倍受乡人称赞。叶炳喜自幼读书极聪慧且气宇轩昂,七岁入私塾读书,家藏医书读之觉而有晤,以“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志向,专心医学普济众生,16岁师从杭州名医朱象淮先生之门恭华佗之秘术,4年后学成返回故里,在洋涨村王洲乡大路上行医,老师赠送“燮理阴阳”医匾一块。据《富春王洲叶氏宗谱》记载,光绪二十年,朱兰为师弟写了《小艇弟序》介绍了叶炳喜学医的经过和出师行医的医术及人品“叶君小艇,余之金石交也,出师返回故里后,研究岐黄之术精益求精,远近之有病者,争相请君医治必有疗效,有起死回生的医术,遇贫苦之人不收费用,如此年轻,就有如此济世之心,就如此信义如此大节,余所钦佩,聊撰数语,以伸契阔之情云”。
作为“中医传统疖毒疗法”的创始人,叶炳喜一生治愈患者数不胜数,由于很多人都是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使得他医名渐振。到民国中后期,叶炳喜在民国政府的浙江籍政界、军界、文化教育界、法学界有一定的声誉。《富春王洲叶氏宗谱》记载,民国十一年正月(年)盛兆熊等十二人赠送匾额“功侔良相”,赞扬小艇先生的医术堪比华佗,功德如同治国的良相。在五十岁做寿时(民国十二年年)法家叶兆松等十四人赠送匾额“青囊春暖”。在他六十岁寿辰时文学家郁达夫、名医郁养吾、诗人许正衡、大法官法学家洪文澜、同盟会员金守淦、同盟会员黄人望,朱明初(朱象淮孙子),浙江省政府要员及富阳县长徐而信、新登县长沈维屏等,政要名流盛如彭、陆崇谔、汪任三、孙瑞元、李宝森、孙秉寿、李宝濂、何韻松,李秉成、蒋超龙、陆子松、蒋廷龙等多人为小艇先生祝寿,写有《富春叶小艇先生六秩寿辰征诗文启》《小艇先生六秩寿序》。有祝词赞曰:“娴华佗技术,济举国疮痍,功侔良相。有灵运儿孙,庆杖乡寿考,喜值深秋。”
“中医传统疖毒疗法”第二代传承人叶效良先生生于光绪二十三年,自幼读私塾,民国五年毕业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校长金守淦),本应继续升学,因乃父叶炳喜外科名医驰誉全浙,慕名来求医者每日数十人,一经治疗无不全愈,其父深恐年久失传,即令其随父学医,亲加传授,熟读《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等中医入门之书。凡先秦诸子、唐宋诗词,以及本草脉学、岐黄诸书,无所不读。上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针灸经》,《外科正宗》《医宗金鉴》,下至《徐灵胎医学全书》《张氏医通》《医方集解》《本草从新》等各家学说,名家医著医案,家中各类藏书几尽遍览;名家名篇,信手拈来,背诵如流,且深明其义,融会贯通。不数载而学成岐黄之术,悬壶问世。
《小艇先生六秩寿序》叶效良先生在继承和发展其父中医外科疖毒的基础上,亦精于内科,是中医全科医师。传统中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判断疾病然后进行治疗。而叶效良先生只要察望病人的神态和脸色就能知道病情病因和治疗方法,达到了《难经》中《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境界。
叶上宣是叶效良三子。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高中毕业,传承父业。《富阳县卫生志》记载,年3月叶效良和叶上宣父子二人,在大路上建立王洲中医联合诊所,医院疖毒专科,以中医疮疡科为特长。年获得浙江省“文明卫生院”称号。
据《富阳县志》《富阳卫生志》记载,中医疮疡科擅治痈、疽、疔、疖见长,内治与外治并举。内治有消、托、补三则,即消散疡毒、托毒外出、补正祛邪;外治有药、刀、线三法。药法就是疮疡初期,予以消散的“金黄散、冲和膏、铁箍散”外涂药,疮疡已成予以抽脓拔毒、去腐生肌、止血满盈的“八将散、月拔散、桃花散、平满散、黑龙丹”。刀法就是用银刀对已成脓的疮疡予以挑刺切排,清创去腐。线法就是用药线引脓外出。
叶企平是叶效良大儿子上宽的儿子,年毕业于富阳镇民办中学,改革开放后,毕业于杭州大学。企平跟祖父效良先生学医直到其去世,效良先生教导孙子企平学习古籍医典和经验方。企平耳濡目染,受到传统中医医技之教诲继承家传医术,成为了“中医传统疖毒疗法”的第四代传承人。
第五代传承人叶青青“中医传统疖毒疗法”第五代传承人叶青青是叶企平的大儿子,毕业于浙江大学,医院跟父学医,钻研家传古籍医典和经验方,继承发扬祖传中医,根据四诊八纲,把辨症论治作为基本法则,内治方法有消、补、托三则,即消散疡毒、托毒外出、补正祛邪,他还擅长治疗乳痈病、乳岩等病症。年10月,叶青青被认定为场口镇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疖毒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表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中医传统疖毒疗法”发扬光大,是他最坚定的理想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tw/2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