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拼命生活的ldquo打工人r
这几天,“打工人”的梗突然红了。
一夜之间,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纷纷以“打工人”自我调侃,打工人语录和表情包席卷全网。“打工人”代替来自日本的舶来词“社畜”,成为了工作党对自己的新定位。
看着这些段子,小早笑着笑着就哭了——
这些口号式的“打工人”语录,往往描绘着一个家境贫寒、早出晚归、收入微薄、工作辛苦又很有奋斗精神的年轻人形象。
的确,“打工”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收入较低的体力劳动。
最初,“打工人”也往往用来指代从事体力工作的劳动者,超市的收银员、送外卖的骑手、做装修的师傅、乃至真·工地搬砖的外来务工者,皆在此列。
然而,当这个词突然在网络上爆红的时候,使用者却用它来指代坐在公司格子间里上班、生活还算体面,甚至领着一份丰厚薪水的自己。
大概是因为,在工作中消磨了几年时光的北京年轻人终于意识到,格子间内,体面、轻松的表象之下,工作压力或许有增无减。
国贸、金融街的钢铁森林不属于自己,“中国奇迹”的荣誉不属于自己,面对电脑的白领和工厂里的工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无论自己的职业看起来多么光鲜、多么新潮,本质仍然是一个“打工人”。
这些初看颇有几分标语气势的“土味”调侃,正是北京年轻人对未来的自嘲与消解。
北京“打工人”有多不容易?
最直接的判断方式,莫过于看看近年针对年轻上班族的各种调查数据。
年初,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了《北京人的一天——年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与十年前相比,北京居民的平均日工作时间有所增长,年“上班族”平均工作时长为7小时38分钟,年为8小时34分钟,工作时间增加了56分钟。
事实上,早在年,在北京上班的年轻人中,就有14%平均每天至少加班两小时。
如今,近四分之三的北京“打工人”需要加班。即使是在双休日,也有一半左右的年轻人需要加班。其中,一些人在周末也无法实现“八小时工作制”。
《年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调查报告》则显示,按不同年龄段来看,青年人工作和通勤时间最长,平均工作时间为10小时;中年人群为8小时5分钟,老年人为5小时48分钟。
即使环顾北上广深等充满拼搏气息的城市,北京“打工人”也相当辛苦。北京上班族,每年比上海多工作小时。
忙碌的北京打工人,自然也就得和假期说拜拜。
《休闲绿皮书:-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的调查数据称,北京市居民有业群体法定节假日制度、带薪休假制度完全落实率分别为59.2%、62.9%。
北京漫长的通勤线也是打工人的痛苦来源之一。
年,北京荣登十大“堵城”亚军宝座。每天早高峰的北京,有万至万人同时在上班路上。
整体来看,北京六环内范围内,通勤出行约占每天全部出行量的一半,有万人左右,平均通勤时间56分钟,平均通勤距离12.4公里。
根据测算,北京一个普通工作日,每天约有万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其中一半人仅乘坐公交。
仅乘坐地铁的有万人,占30%;公交和地铁都乘坐的有万人,占20%左右。
年,身在北京的人们突然开始用“打工”代替“上班”,也是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响。
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肆虐,很多北京年轻人的工作与收入都遭到了冲击,只有物价的涨势依旧坚不可摧。
身在北京的“打工人”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份看似优裕的工作,一旦遇到变故,可能也会立刻捉襟见肘、现出原形。
而深圳的“‘变通’《劳动法》”、成都某公司的《奋斗者自愿申请书》,都加剧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不安。
还有人吐槽说,打工人经过了长久的辛勤工作之后,却猛然发现,自己攒下的只有“早安”。
如今的北京年轻人,就面对着这样的迷茫:工作时间增长了,现实的压力增长了,工作时的安定感、认同感、幸福感却并没有随之增长。
对于过去的人来说,工作是种一棵树,随着岁月增长,自然就能收获硕果;越是精心照顾这棵树,也能收到更多的果实。
如今,工作更像是游戏《绝地求生》里的“跑毒”,似乎只有及时冲进安全区,才能逃离未来那些不可预测的风险与压力。
尽管如此,在自嘲为“打工人”之余,北京的年轻人仍然充满希望。
或许生活的压力的确让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心生疲惫,却并没有使他们真的放弃努力。用诙谐的方式展示过那点“小确丧”之后,打工人总会重整旗鼓,继续为生活而努力拼搏。
人们会自嘲说“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但却不敢迟到,因为迟到扣钱”,也会用最土的风格表现自己的“热情”和“钢铁般的意志”。
即使面对着飞速发展与变化的世界,手忙脚乱地应付着生活抛来的难题,身在北京的年轻人却从不会退缩,不会在生活面前轻易言败。
北京的“打工人”,嘴上说着自己一败涂地,出门前还是会收拾出最精致的形象,怀着美好的憧憬,为明天而奋斗。
没有人能够从不迷茫。每个时代面前,都有数不胜数的岔路口。年轻人总是要去闯一闯、试一试,才知道明天会走向什么样的前方。
“打工”固然辛苦,然而也是大多数人生活所必经的道路。身在北京,与风险相伴的是更多的机遇与阶梯。作为首都的北京,为每个打工人提供了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
正是因为这里有着无数崭新的可能性,才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年轻人,一同聚集在这座城市里,汇聚成早八点川流不息的人群。
人们拼命追赶的不仅是金钱和物质,也是梦想与未来。
加油,北京“打工人”!执行编辑:小早
商务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xw/1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