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上个月,富阳有28名儿童ldq
记医院获悉,7月份,该院共收治12岁以下儿童骨折患者28例,几乎每天都有孩子因为“断胳膊断腿”被送往该院接受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
参加夏令营,断了两只手腕
8月1日,一位9岁的小病人龙龙(化名)被老师紧急医院。
龙龙的家在丽水龙泉。暑假期间,父母把他送到杭州参加一个夏令营活动。傍晚时,闲不住的龙龙去爬树,不慎从树干上摔落,双手着地,跌伤了手腕。当时左手腕就弯曲变形了,医院时,龙龙的两只手腕都肿了起来。
接诊的是急诊值班主治医师肖志坚。经检查,肖医师初步判断,龙龙双侧腕关节部位均有骨折,X线片证实双侧桡骨远端(靠近腕关节部分)骨骺骨折。肖医师随即给龙龙双腕做了手法复位,医院传统的杉树皮固定包扎。
因为龙龙的父母在老家龙泉,一下子赶不到富阳,肖医师还当起了“临时爸爸”,陪着龙龙去放射科拍片,复查双手,以缓解他的紧张情绪。拍片显示,龙龙双手的骨折部位已完全复位,只需静心休养即可。离开之前,肖医师再三向夏令营老师交代好注意事项和复查时间。
跆拳道训练,摔断一只手臂
无独有偶,12岁的军军(化名)在一次跆拳道训练中摔断了手臂,这几天一直在住院。
记医院正骨病区见到右手骨折的军军时,医院躺了两天,右手用杉树皮固定。
据军军的母亲介绍,军军今年12岁,刚上完小学五年级,练跆拳道已经5年了,这次受伤是在跆拳道馆的体能训练——练习背人跑步时不慎跌倒,右手撑在地上造成骨折。
军军的主治医师是正骨病区副主任张旭东。他说:“军军入院后拍片显示,右手桡尺骨双骨折,对孩子施予手法整复及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术,已实现功能对位,考虑不稳定情况较少,采用了非手术治疗。”
20年间,孩子暑假就医原因发生变化
医院每年收治的少年儿童骨折病人约例,其中绝大部分都运用传统的手法复位杉树皮外固定包扎治疗,效果不错。只有极少数患儿因为骨折移位特殊,手法复位不理想才进行手术开刀治疗。祖传的手法复位,为大量患儿家庭避免了手术的创伤和费用。
暑假期间,孩子运动、出游的机会增多,无形中增加了一些不安全因素。肖志坚医师分析说,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孩子假期就医的原因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20年前,农村人口比重大,孩子们的暑假活动基本以放牛、游泳、钓鱼、爬树摘野果掏鸟窝为主,就医原因主要为中暑、细菌性腹泻、高处坠落伤、虫蛇叮咬、皮肤感染、过敏、溺水等。近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目前暑假就医的小朋友中,日常活动损伤比重有所下降,而运动锻炼损伤比重有所上升。
肖志坚说,外科损伤中,12岁以上以踝关节扭伤为主(男孩子常见的受伤原因就是打篮球时崴脚),12岁以下则经常会因轮滑、跆拳道、夏令营等造成跌仆损伤甚至骨折,其次是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暑期,因为学骑自行车跌倒发生骨折的孩子也不少,而幼儿期的骨折原因则以床上摔落为主。
跌倒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
今年暑假才过去一半时间,孩子们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安全?医院孙奇医师说,他今年准备给“假日爱心学校”的民工子弟讲课的题目,就是关于“青少年常见损伤和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处理”,关键在于预防,尤其是对跌倒的预防。
孙奇说,各种文献资料表明,跌倒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引起儿童非致命伤害和残疾的首要原因,也是0—5岁和13—15岁儿童的第一位伤害原因。预防孩子跌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先热身后运动;熟悉周围环境后再运动;使用适当的保护工具;运动或行走时注意力集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肖志坚医师提醒,家长在关心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应注意甄别各类培训机构和夏令营的优劣,核实其资质、人员配备和人身保险等情况。同时,嘱咐孩子在培训期间要听从教练和老师的指导,不要单独行动,不掉队、不离队,运动前要充分热身,防护设备要穿戴妥当,不与其他队员打闹。
一旦受伤骨折怎么办?几位医生提醒,应尽医院就诊,不要涂抹揉擦受伤部位,以免增加内出血而加重肿胀程度,可以使用薄木板、书本、包装箱纸壳、围巾、衣服、布带等现有物品简单保护患肢,以减少患肢摆动造成的疼痛。如条件允许,建议用冰块等外敷,有利于延迟断端肿胀,为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创造条件。
记者徐丽亚通讯员叶静
原创文章版权归富阳日报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洽谈请呼叫富报君。
请点大拇指,给富报君来个鼓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xw/20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