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一大伯硬扛了两年才去检查医生这种情
近日,医院内镜中心了解到,今年1月至6月,该中心开展肠镜检查近千例,其中息肉检出率约为33%,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区二院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颜晓军说,他最多一次遇到息肉检出率达50%,当天进行了12例肠镜检查,6例发现肠息肉,而长时间不处理的肠息肉存在癌变可能性。
两年前出现排便不正常,大伯硬是扛着不做检查
家住永昌镇的何大伯今年61岁,虽已过花甲,但人看起来很精神,一点也不显老。他说孩子都在外工作,平时只有他和老伴在家,没事就种种菜打发时间。他也没什么特别爱好,就是喜欢喝喝小酒,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几十年。
年轻时,辛苦养家,年老时,何大伯就想享享清福。但两年前,他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一些异样,“排便次数变多了,每天两三次,有点像拉肚子,有些时候还带血”。他总以为是年纪大了,酒喝多了的缘故,一直未和家人提起。直到前几天,老伴知道了情况,医院检查。
何大伯挂的是区二院消化内科的专家号,由该院副院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周益峰做了肠镜检查。检查中,周益峰发现大伯肠道内有6个鹌鹑蛋大小的息肉,且表面充血、腺管结构紊乱。“有很大可能是恶性肿瘤。”周益峰一边检查一边这么想着。周益峰与何大伯的老伴沟通后,决定为何大伯进行肠镜下摘除息肉并送活检。
何大伯很幸运,活检结果显示是癌前病变。得知结果的他长长吐了一口气,“真是医院,要不然再拖下去就可能变成癌了”。医院的原因竟是怕肠镜检查的难受与尴尬,这才有了拖一天是一天的想法。
周院长感叹:“何大伯应该说是幸运的,如果再拖下去,癌变概率会很高。”他介绍,肠癌大部分是从息肉发展而来,从息肉演变为癌,快的仅需2到5年时间,如果在此期间发现并切除它,就能有效预防癌变。
在临床上,我国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偏低,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该病的早期信号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多人肠道长了息肉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而肠镜就是发现肠息肉的最有效手段,一旦发现息肉还可在内镜下做微创处理,所以常规定期做肠镜检查有很大的意义。”周益峰说。
定期的肠镜检查,可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
区二院消化内科主任颜晓军说,感觉近几年肠息肉检出率明显上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颜晓军先解释了出现肠息肉的原因。他说,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比如不良的生活习惯。爱抽烟、喝酒,又进食较多肉类(尤其是牛肉、羊肉等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的人群,饮食中摄入纤维素不足,有可能会导致肠道蠕动能力下降,肠道功能受损,出现肠息肉的概率会增加。
另外就是遗传因素。部分息肉存在家族聚集性的倾向,受到遗传因素的干扰,肠道黏膜表面就相对更容易出现异常。如果家族中有多个肠道息肉或者肠癌患者,应当警惕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肠息肉和肠癌。
而肠息肉检出率的上升,一方面与经济水平提升相关,顿顿吃肉、经常饮酒是常态,另外现在人普遍运动比较少;另一方面也与肠镜检查日益普遍有关,开展得多势必会发现得多。
颜晓军再次提醒大家,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通过常规定期的肠镜检查,可以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多人因为恐惧,无法接受结肠镜检查,但其实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肠镜检查的不适感已大为降低,检查时间也大大缩短。如果实在无法接受,也可选择在静脉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无痛肠镜检查。”
点亮“在看”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
富阳日报记者周晓露实习生王栊羚通讯员章宇文杨金编辑胡红吉请分享给更多人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uyangzx.com/fyxw/20373.html